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被动式”的环境保护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于有关生态方面的林业、水利、人口问题做过多次调查并形成相关指导性文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于水利建设与人口控制思想。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这一论断为当时苏区的农业建设指明方向,也为水利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数次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带来的重大损失,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更加坚定治水兴农的决心,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这些探究是对中国传统治水经验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为当今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党对人口控制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并提出了“有计划地生育”的论断。
关于环境保护思想。“绿化祖国”这个人们熟悉的口号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3月提出来的,其内含包括:“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要做出森林覆盖面积规划”;“真正绿化,要在飞机上看见一片绿”;“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1958年8月,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党中央有关同志对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优先发展问题提出先发展农业的想法时,毛泽东同志指出三者的辩证关系:“应互相依赖平衡传递发展,不存在先后发展的问题。”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经历挫折困难后及时总结环境保护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