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最有理由自信的底气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制度设计、实践道路和精神支撑的逻辑统一。道路决定命运,信心凝聚力量。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我们方能在世界风云激荡中从容前行。
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科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自信从其内在性来说,是建立在理论的科学性基础之上并发生于对此科学性理论认同的过程之中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结底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返本开新”的结果。“返本”就是“老祖宗不能丢”,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开新”就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继承。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从当初只为少数思想家掌握的科学理论,发展成为震撼世界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学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人类的其他思想体系相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回答了破解人类自身发展的难题,规范和引导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道路,为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源于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念的契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一致,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相反相成”的相通,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更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基于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而形成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整合、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思想,深植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真正成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于问题导向与人文关怀的相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不是抽象、“无人”的理论自负或自大,它是建立在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实践检验为根据,以社会价值为宗旨基础上对发展的信心、信念和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社会的现实观照和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源于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主题和任务的自觉认识和把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既不能拘泥于经典理论,也不能照搬别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民主主义革命、怎样搞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回答了中国革命的目标、道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创造性回答了如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问题,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如何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以苏联为鉴,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源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立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着诉求。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归根结底是为了人而不是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升华是为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实践的不断深入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为最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主体、利益主体和评判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始终立足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发展宗旨;始终以中国人民的判断为衡量标准,而不是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以民为本,在其历史的起点和终极意义上,把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社会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尺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正因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从而凝聚一切积极力量,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自觉和力量所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