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问题,还得充分尊重市场

聚焦三农问题,还得充分尊重市场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多位专家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三农”改革工作时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确保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方面确定了多项措施,成为一大亮点。(2月6日《经济参考报》)

无农不稳,农业具有基础地位,三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既表明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又表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显露出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复杂性。新的形势下,究竟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在进行技术完善之际,应当建立并明确一些基本原则。总的说来,以市场规律为导向,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创收能力不强,收入偏低;贫困群体数量过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与整个经济发展态势差距过大。而农民贫穷和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又与农业生产率低下有关,使得农村整体发展滞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从解决途径上来说,实现城市化、产业化,走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农民收入增长起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在新的形势与条件下,以供给制改革为核心,通过财政杠杆做好撬动与整合文章,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是尊重市场的极大表现,能更好地找到问题的“牛鼻子”。

不可否认,基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不过新形势之下,既有问题未能解决,又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比如农民迁徙之后造成的“空心化”、大量耕地被弃种、新形势下如何实现耕地的保护与利用的结合等,都是对三农政策的现实检验。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而言,如何通过市场之手让大量资金集中到产业化上,以解决农村发展最根本的资金、项目、产业问题,则需要在利用好政策杠杆的同时,让市场发挥最大的配置作用。

三农问题是一个体系性问题,应当综合施治而非针对一点,否则就会各自为战,降低政策扶持与引导的效力与效率。三农问题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续与倾斜,但绝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盲目而动。事实上,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倾向,行政主导和干预太多,既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也违背了市场规律,造成了大量的烂尾工程和遗留问题。

比如,2012年年末,河南省官方数据显示,全省建成及在建3250个新型农村社区。而到了去年年末,新华社报道称,河南省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这些“万人村”社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还有之前很多地方,所实施的“一乡一品”“一村一策”的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由于违背农民意愿与市场规律,造成大量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虽然近年来这样的直接干涉相对较少,不过以国家资金为杠杆而启动的更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则因行政干预过多而往往“虎头蛇尾”,如同“万人村”社区陷入烂尾的尴尬。

解决三农问题,不管再怎么改革,都“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学会了尊重并利用市场,才能让政府的政策红利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拉动作用。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