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新发展,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中国特色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结为一体的思想特色。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凸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立场,深化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观点。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理念,这就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的“第一动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必由之路”和“本质要求”这五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着力,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统一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统一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新的回答,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开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整体研究的视野,深化了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整体理论上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系统理论中强调,要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我们的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在这两个基本问题上的新阐释,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体现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中,具体展现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施的方向和路径。走中国特色新型“四化”道路,就在于坚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方向。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四化”同步发展不仅勾画出了“五位一体”发展的美好愿景,也呈现出了治国理政实践的宏伟“蓝图”。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体现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空间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以“一带一路”为引导,构建互联互通互融的开放系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等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拓展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视界,丰富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列宁.进一步,退两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作者简介: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