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扫一屋,再扫天下(2)

先扫一屋,再扫天下(2)

第二,待人接物要有讲礼仪。南怀瑾大师说:“现在的学生几乎不会应对,如问他:‘贵姓?’他就答:‘我贵姓某。’‘府上哪里?’他会说:‘我府上某地。’就是如此,应对的礼仪没有了,这是大问题。”其实,不光学生不会应对,很多成年人也不会,见了人连个招呼也不会打,请客、做客的礼仪也不懂,在公共场所或交际场所,还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掏耳朵、挖鼻孔、咬指甲、晃悠双腿等等,这就难免让人反感,并影响到很多事情。

一位女记者约请一位知名教授采访,教授爽快地答应了。原定采访时间两小时,没想到,刚谈了三分钟,教授便借故要走,而且态度很冷漠,使女记者十分尴尬,又大惑不解。后来,她通过教授的学生才弄清原因:原来,那天采访时,她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脱掉鞋,架起二郎腿。也许是早上起床忘了换袜子的缘故,那味儿很不好。教授十分反感,就中止了采访。

许多不好的习惯早就形成了,而且习以为常。我们自己也许感觉不到,却不知不觉地冒犯了别人。我们经常埋怨别人对自己不礼貌、不友善,其实,也许是我们自己的态度或习惯不好,才影响到了他人的态度和情绪。

第三,会见尊长要保持谦恭的态度。尊重领导和长者,是起码的礼节。有的人正好相反,看见领导,心里就想:“大家都是人,谁也不比谁高,我将来的成就没准比你更大呢!”看见长者,心里就想:“你除了年纪比我大,其他方面也平常。”心里有了不恭的想法,自然会在神色和言行上表现出来。其实,别人是否高明,那是别人的事,你在尊者面前不懂礼节,却暴露了自己没有修养。

一位导师带24个学生到国家某部委的实验室参观。这时,部长走进来,很有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同学们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一个叫李丽的女孩,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拉拉地跟着拍手。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