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2)

摘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心化为行以提高国民道德素质

“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1.教育引导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宣传之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国民素质,首先,认知认同是基础。要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群众语言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用身边故事感染人、启发人、教育人,发挥道德楷模导向作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以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种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展开宣传教育,同时重视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汲取优秀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正义”等价值观,唤醒人们心中的道德良知和自律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国民素质提升的价值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践行,国民素质提升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4.“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提升道德素质不应仅限于空洞的说教更应注重实践的养成,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鼓励人们积极地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5.提升国民道德素质,需要加强制度保障,要惩恶与扬善并举,完善对善行义举的保护机制。要对损人利己等伤风败德之举采取多管齐下的惩处措施;也要注意保护践行友善品质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在物质和精神上同时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慰勉,在社会层面建立正义的道德回馈机制,充分保障道德主体的合理权利。我们要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运用政策、法规、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帮助人们树立友善的道德人格。□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