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标准,就是严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政治规矩、宣传规矩,净化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向全党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任务。我们党刊必须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并做好宣传阐释工作。
对于党刊来说,如何做到严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政治规矩、宣传规矩,净化政治生态呢?
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核心、党中央权威。党刊的全部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要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二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主张为主张,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绝对不能发出两种声音,形成“两种舆论场”。党刊要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模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刊要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模范,做到全面准确、融会贯通,忠实原义、把握要义。党刊要做认真学习宣传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党规的模范,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三要遵守宣传纪律和宣传规矩,严格执行办刊治社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造就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刊工作队伍。
第五条标准,就是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增强政治定力。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没有团结稳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在我国,社会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使之同我国改革发展蓬勃向上态势相协调。同时,从事业改革发展需要来说,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起到应有作用。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也不是说就当好好先生、当东郭先生、当开明绅士。对社会上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对恶意攻击、造谣生事,要坚决回击、以正视听。
对于要讲清的道理,对于要坚持的真理,要做到旗帜鲜明,切忌模棱两可。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我们要教育人民认识真理,要动员人民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就需要这种战斗的风格。”
对于党刊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改进创新,努力提高党的思想理论传播能力和水平。
一要增强党的思想理论传播的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系统各部门越来越重视理论学习。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需要从思想理论上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多。理论需求不是少了,而是大为增多。与此同时,党的思想理论传播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现在,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新闻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空洞说教、生硬灌输不行,追求猎奇、编造故事不行,刻意迎合、取悦受众不行,庸俗低媚、极端表达也不行。这就需要党的思想理论传播也来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讲求实效,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牢牢掌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
二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解决好党的思想理论传播供需矛盾问题,不仅是如何增加“有效供给”的问题,还有个“供应渠道”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同的人有不同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不同新闻媒体要有自身特色,有精准的受众定位,不能都搞成“大而全”、“小而全”,千报一面、重复雷同。好的思想、观念、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一个主题要有多种传播方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议题设置能力。按理说,思想理论传播本身,就要求有很强的议题设置能力。遗憾的是,这方面恰恰是我们的短板。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引导社会舆论走向,要善于设置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要让我们设置的议题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话题,而不是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走。
三要把握好时度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也是检验党的思想理论传播能力的标尺。时,就是时机、节奏。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同时还要谋定而后动,不能光图快而乱了阵脚。对于党刊来说,就是要把握好“紧跟”与“深跟”的平衡。度,就是力度、分寸。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恰如其分掌控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对于党刊的思想理论阐释来说,把握度,尤为关键。在党的历史上,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我们讲的道理是对的,但或者是讲过了,或者是做过了。发现错了以后再纠正,往往是正确的道理也没人敢讲了,也没人听没人信了。所以,讲道理一定要全面,强调一面不要忘记另一面,批驳纠正一种倾向时不要忘记还会有另一种倾向。什么时候也不要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要留有余地。效,就是效果、实效。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要讲求艺术、改进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疑释惑,增强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在重大舆论斗争中,要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又讲究策略、有理有利有节,争取最佳效果。
四要改文风转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也好,努力改文风也好,都离不开练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如何练强脚力?实际上是个思想意识转变的问题、作风转变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不能悬在半空、浮于表面。如何练强眼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要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如何练强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的活力在于发现,眼力就是发现力。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善于辨别。工作贵在多想多思,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提高思考能力和抓问题能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如何练强笔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究语言艺术,也就是要有很强的笔力。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报道老百姓的事情,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要倡导有个性、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力戒千人一面、千文一面。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全力以赴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各项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切实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使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一句话,就是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努力培养造就党刊工作中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全媒体工作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