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思维是构建文化思想体系的价值依归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喜爱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与生活场景,并形成了一种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以促进与实现和谐为目的的和合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文化思想体系中继承与发扬了和合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具体体现为以下四种和谐文化理念。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充分彰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其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其深层意蕴来讲,中国梦的要义之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国家和谐、民族和谐、个人和谐,以及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互动和谐与整体和谐状态。
再次,个人内心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强调道德文化对协调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讲话中指出:“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最后,国际和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延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天下大同等和谐思维与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今国际形势而预判未来文化发展、国际发展动向的智慧彰显。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见,和谐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体系的价值遵循与依归。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文化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ZZDD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