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立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国家发展的生命线(9)

除了这些关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外,我们刚才讲了一个很重要的中国有外国没有的问题,就是我们特有的经济平等,我们粉碎了传统的财富结构,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建设一个适应我们国情的促进发展的财富结构。这种财富结构能让社会财富运转起来,而不是沉淀下来;不是再次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财富结构,不是只有少数人占有财富。我觉得,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粉碎旧结构之后,有另外一套制度化的体系,保证我们的平等基础,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量,也就是实现中国常说的“物尽其用、人尽其财”的状态。在这方面,第一个挑战就是贪污腐败行为。在传统结构不存在的情况下,总有人想利用权力去填补这个真空。钱不管用了,就要靠权力。今天有很多腐败现象出现,这是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出现并不可怕。我们依靠党,不是被动地依靠,而是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与腐败现象做斗争,能够有效抑制住官员层面的腐败。腐败现象从政治角度来说是管理层脱离人民、背离人民利益的一个集中表现。前苏联也存在贪污腐败行为。国家虽然有惩治贪官的委员会,但是好像没有能够有效的抑制住官员当中的腐败。有同志写文章说,我们现在汲取了苏联的教训,把监督监察聚焦在“关键少数”。这确实是一个重大举措,把监督的力量集中在了“关键少数”,也就是集中在我们的高级干部身上,用制度来保证我们的干部能够在党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用制度约束住他们,使他们无法贪腐,然后再通过思想教育让他们达到不想贪腐。既有制度防线,又有思想防线。当然,这个防线的建设是长期的,要坚持下去。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走过这一段“深水区”,随着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贪腐现象是可以杜绝的。我又回到刚才那个老话——我们的政治基础和西方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官员是管理者,不是统治者。统治者通过权力来换取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管理者的职责是为社会服务,而不是通过权力换得利益、谋取利益。这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具备客观条件来最终克服腐败现象。

我们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讨论了腐败现象,还有一个更宏观的层次,那就是在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的官民关系,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始终是个焦点。在建国初期,双方有一个相互习惯的过程。过了初期之后,我们就要制度化。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够体现我们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而不是统治关系的集中表现,就是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具有约束手段,有要求管理者服从被管理者利益的权利。在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各个职能局述职。他们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向被管理者汇报工作。这种汇报在中国很普遍的,被管理者要给他们打分。打分这件事在别的国家也有,但是什么是别的国家可能没有的?就是这个分数与这些职能局最终的工薪、奖励等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具体的制度,确立了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管辖。换句话说,有了这种制度,虽然它还很简单,但是确实体现了新的方向。或者说,通过这个简要的措施,我们就把管理者服从被管理者意愿这个圈划圆了。管理者是人民的服务员,承担了管理社会的职能,但他们也是人民中的一分子。按照常理,被管理者要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被管理者没有约束和批评管理者的权力。我们采用被管理者给管理者打分,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奖惩,让被管理者有权约束管理者,一种新型的官民关系就诞生了。被管理者对管理者有制约的权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应该把它们继续推动下去。

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产生管理者的程序问题。西方几十年如一日地攻击我们,你们就是共产党一党说了算,没有选举就是不民主,你们都是专政独裁,等等,不一而足。我想说,实际上我们已经跟他们分道扬镳,到了创造一种新制度的阶段。选举的好处大家已经知道了,就是定期轮换管理者,不要让一批人一直管下去,从制度上设定了任职期限。通过西方的事例,不但是我们,就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选举制度带来的问题。问题在哪呢?大家投票不是根据业绩,而是根据候选人影响公众的能力。在竞选期间,他演说的怎么样,他的竞选纲领怎么样。候选人把竞选纲领说得天花乱坠,有效影响了选民,他就可能当选。当选之后,他能不能兑现自己的竞选纲领呢?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兑现。这就是西方制度上出现的弊端。

我们考察一个干部、考察一个管理者是不是胜任,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得怎么样。这是中国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有人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应该进行选下制,而不是选举制?选举制是根据候选人说的来投票,候选人中谁说得好,我就选谁。选下制是根据业绩。领导班子有五个人,或者六个人,或者七个人,业绩怎么样,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谁不再适合为人民工作了,那么我们通过大家表决的方式,看大家是一致认为他不行,或者是多数人认为他不行,或者少数人认为他不行。这个办法可能有更多的合理性。诸如这类的思考,在中国始终是存在的,在制度上也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们就等着有大的突破。其实,基层有的地方已经有这种实践。比如说,末位淘汰这种制度实际已经引入我们生活很长时间了,在普通岗位上实施得多些,可能还没有普及到领导岗位。很好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是有意义的。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好,经过试点就可以推广开来。它在一个根本问题上规避了西方制度的缺陷。也就是,我们评价一个管理者,是根据业绩和行动,而不是单凭纲领,单凭他的夸夸其谈。这是最核心的。

前面讲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信奉历史唯物主义,把人民当作创造历史的动力,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其他的党认为自己是精英,要自己作为主体。那么,我们共产党的理念实际上远远超越了这些所谓的精英理念,只不过这个道理还没有被广大的群众所认识,这些道理普及得不够。我们并不是要把精英和人民对立起来,人民是需要精英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区别在于,精英统治的理论基础是把才干、智慧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不是群众的社会实践。我们从哲学、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角度讲这个道理,而不是把劳动者与精英对立起来。

刚才讲了经济的问题、环保问题、管理者方面的问题。这几个问题能够处理好,保证我们的管理者队伍始终沿着人民根本利益的这条主线往前走,我们的事业发达成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