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者当学愚公,细水长流真精进(2)

学佛者当学愚公,细水长流真精进(2)

摘要:由此见得,修行要有成就,不可一暴十寒,更不能有暴虎凭河的冲动,而是要从开始便作好规划,谨慎地逐一落实。

因此,很多人初初接触佛法,在听闻个中道理后,自然发起上求下化、精进办道的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因种种因缘而逐渐忘失初心。分析起来,不外乎几种类型:有些人是因为经历世事沧桑,明白人生的苦、空、无常而学佛,出家后却在檀越恭敬、一切现成的生活中,模糊了应有的方向;有些人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由于身心的转变与锻炼远超乎想像之外,无法直下承担而打了退堂鼓;有的则是因知见、观念的遍差,而导致走错路、走远路;而较为令人惋惜的,则是入道时不管是信心、道心、决心等各种条件都很足够,身体状况同参道友也好,但是,久而久之,最初那股豪情壮志,终究抵不过业力的冲击,而逐渐消耗殆尽;另一种类型,则是因崇仰祖师大德,但却未能值遇明师,无从接受正确、良善的指导与训练,又缺乏相互提携的精神与成就,故在初发心时,对于个人的身心调适、福德因缘及用功方法上,尚未有足够的认识与理解,结果导致身心失调,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抱憾以终。

《大智度论》里有首偈子:“菩萨发大心,鱼子庵树华;三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即是描述“精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的情景。初发心的菩萨,犹如刚生出来的鱼卵或是庵摩罗树刚绽放的花,是那么地多;但最后能成道证果的人,就像能够避开重重危机而长大的鱼,或是能禁得起风吹雨打等环境考验,结成庵摩罗果般地稀少。所以古来丛林里,便流传着这么一句提醒修行人的话:“学佛一年,佛在心中;学佛三年,佛在眼前;学佛五年,佛在天边;学佛十年,向佛要钱。”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