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与动力重塑(2)

李猛: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与动力重塑(2)

服务业发展须有先进制造业来支撑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为经济转型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服务业产值占比在“十二五”末期历史性地攀升至50.4%,首次擎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就业占比增加到42.4%,比“十二五”规划目标还高出3.8%,就业“压舱石”作用越发显现。当然,欣喜之下亦有隐忧:服务业产值和就业占比在“十五”期间年均增加0.30%和0.78%,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加0.56%和0.64%,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加1.26%和1.56%,其中在2014年和2015年年均增加1.85%和1.95%。服务业比重加速上升,既反映了产业的主动调整,同时也折射了制造业的失速下滑。实际上,服务业内部的细分行业生产率也有高低之分,服务业从低端走向高端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高端服务业并非空穴来风,其与先进制造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尤其是在“制造业服务化”越发明朗的趋势下,制造业的品质决定了服务业的层次。环顾世界,德国经济之所以还能够在全球债务泛滥背景下巍然屹立,除了靠宏观经济政策上的“紧缩派”做法,更关键的是在于其拥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尤其坚实的先进制造业。

重塑经济增长动力要发现新的比较优势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相对高技能的劳动力供给上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中国高等教育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理工科学生)以百万计,十年就以千万计。规模庞大的工程师群体,足以改变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格局,是中国经济新的比较优势。当前,如何把相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需要加强和改善预期引导。一是管住货币,提高和改进金融监管能力,大力抑制资产泡沫,根本扭转房价上涨预期,切实有效地把流动性从虚拟经济引到实体经济中去。二是加强产权保护,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抓住了新的比较优势,中国经济必将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