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重要理论篇章(2)

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重要理论篇章(2)

——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周年

三、发展理念和工业化道路:国家治理的主线和基础

发展理念是国家治理的主线。在《正处》中,毛泽东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理念。就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而言,他说:“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并且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只有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大量存在的前提下,正确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而“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毛泽东初步地提出和论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农业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毛泽东以苏联和东欧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借鉴,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同时,毛泽东还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对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重工业就会更快地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历史和实践证明,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工业化道路,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还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主题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前瞻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得到实现。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无论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始终是我们党执政的一个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当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做探索的延续,也是我们党要在新时期回答“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课题。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历史任务。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极端错误的。今天,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最终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坚持发展的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想问题、作计划、办事情,都要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当前,我们就是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兼顾,深入贯彻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凝聚民族智慧,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个民族的团结”,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和各个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始终如一的目标和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国家的统一,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积极促进两岸同胞在厚植共同利益、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振兴中华的共同信念。

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同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危机,推动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仍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就会片面地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陷入主观主义和空想主义,不尊重群众的创造性就会错失发展机遇。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客观与主观的良性互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

《正处》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上有了一个初步概括和总结。它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基本经验,对于如何确保社会主义国家永不变色、长治久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行进在继续“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正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定能够以优异的成绩不断回答这个历史性课题,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5JD71006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