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首次开展了领导干部述责述廉,随后,全省各级纪委全会也开展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向同级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进一步强化了党内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地生根。
有史书记载: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为加大对官员的监管力度,督促一切政务的进行,发明“考成法”。要求各地官员三年一度进京述职,干了哪些事,都摆到台面上。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可以委以重任;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必须调整岗位;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对不起,就得“卷铺盖走人”。这种办法让各地官员“胆战心惊”,不得不“加足马力”在岗位上履职尽责,为以后实行一条鞭法等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更让大明王朝恢复了生机。
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的海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重拾利用的“瑰宝”。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来讲,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就是一种新时期的“考成法”。让领导干部一一“过堂应考”,把是否压实了主体责任,是否真正支持各级纪委开展工作,说出来“亮亮相”,被别人“挑挑刺”,这样才能够让领导干部心中始终紧绷履行主体责任这根弦。既是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又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抽样检查和集中检阅,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堂应考”是加强党内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四川省纪委开展述责述廉专题会议,让领导干部就廉政建设和自身廉洁情况,在组织和群众面前作自我说明,在肯定领导干部成绩的同时,有利于激励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有利于增强其自我约束力,时刻紧绷廉政勤政这根弦;更有利于使一些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起到将反腐败关口向前推移的作用。
“过堂应考”是增强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有效措施。此次述责述廉,不拘泥于述责述廉对象的报告,不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是采取现场提问、民主测评等方式,让与会人员提出其所在地区或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回答直奔主题、态度诚恳,自觉接受监督、批评和建议,使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是工作职责所在,从而增强其公仆意识,使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过堂应考”是实现组织和群众监督权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向全体与会人员述责述廉,接受他们对自己工作和廉政情况的监督,有利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享有的监督权落到实处,激发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配合党组织监督我们的领导干部。同时,通过公开述职述廉,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有利于推动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