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和鱼玄机的师生恋

温庭筠和鱼玄机的师生恋

讲词,第一个,我觉得还是应该谈温庭筠。不光是因为他是晚唐致力于填词的第一人,是“促使文人词走向成熟的词坛巨擎”(见《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步高主编),更因为他是公认的“花间派”鼻祖,词坛“教父”。因为他的词极毕丽,所以在《花间集》中排在第一(宋·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世人把他和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集

花间集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词最多,达66 首。有人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可以这么说,从温庭筠开始,这种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词”才逐渐被人重视起来。随后经过五代李后主等人的影响,到了宋代,达到高峰,成为举世瞩目的“宋词现象”。温庭筠对词,应该有着开拓性的贡献。

菩 萨 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的词写得比较晦涩,相当难懂,甚至有人讥讽为“不通”。但如果看明白了,懂得他的意思,就会发现,温庭筠写得太好了。好在哪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上面这首《菩萨蛮》。

你看他写的这个美丽的女子,“小山”是什么呢?是房屋后面那座不高的山吗?结合上下文来看,不是,温庭筠写的不是具体的、大自然意义上的“小山”。按照叶嘉莹先生的说法,“小山”的意思不是山眉,不是山枕(瓷枕),也不是头发的插梳,而是山屏,就是那种折叠的屏风,有点像山的形状。一头像乌云一样的鬓发,要掩盖雪一般洁白的香腮。懒得起床画蛾眉,但是,我还是起来弄了妆,尽管梳洗、打扮得有些迟了。

清朝有个词评家叫陈廷焯,他曾经这样评价这两句词说: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感,溢于言表(《白雨斋词话》卷一)。叶嘉莹先生这样解释说,她虽然“懒起画蛾眉”,是“梳洗迟”,但毕竟是画了。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不是说没有人欣赏,我就堕落了,我就放弃了我自己,这正是中国传统的那些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

“懒起画蛾眉”,“蛾眉”这个词,也是有寓意的,它较早出现在屈原的《离骚》里,“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意思是说,众多的女人嫉妒我、说我的坏话,就是因为我比她们漂亮。屈原用女人来比喻自己,说朝中官员是在嫉贤妒能,他们陷害我,就是因为我的品德、才干比他们好。

画了蛾眉、弄了妆、梳洗完毕之后,这个闺中美人下一步做什么呢?开始“照花前后镜”,就是往头发上插朵花,然后干什么呢?照镜子,前面照完,后面照。前面的镜子和后面的镜子中的花面“交相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面镜子中有后面的反射,后面镜子中也有前面的反射。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个“帖”字,通“贴”,意思是贴绣。“罗”,材料的质地。“绣”是罗上的花纹。“襦”(ru),是短袄。“金鹧鸪”,指罗袄上有金线贴绣成的鹧鸪图纹。这个美丽女子在“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之后,还嫌自己不够美,刚刚在罗襦上新贴了绣,绣的是什么花纹呢?是一对一对的金黄色的鹧鸪鸟图案。意思是说,这个美丽女子追求的就是不孤独、成双成对,就像那成双成对的鹧鸪鸟一样。

有个词评家叫张惠言,他对温庭筠的这首词评价很高,说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四句有“《离骚》之意”。王国维反对张惠言的说法,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有什么微言大意?哪有什么比兴?张惠言这是在罗织。还有学者说得更难听,说温庭筠是什么人?他的为人怎么好和屈原比?不能的。温庭筠的操行、人品都不好,温庭筠根本不是一个像屈原那样的人,“以为行行之飞卿,何足以仰企屈子。”(李冰若语)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