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鹏: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考

郭瑞鹏: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考

党中央吹响向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进军的号角之后,军地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全国掀起了军民融合发展“热”,但是从发展实践来看,军民融合发展热潮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非理性“虚热”,局部甚至还出现了“一哄而上”“为融合而融合”的苗头倾向,军民融合中有热度无深度、有潜力无实力、有共识难落实问题还比较突出,军民融合的整体效益与巨大潜力亟待挖掘和进一步发挥,军民融合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型过渡的发展之中。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军民深度融合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更高阶段和更高水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不仅是军民融合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过程,同时也是军民融合否定之否定的时期,一些陈旧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和既得利益的藩篱仍然制约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困在思想观念转变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打破军民两大体系壁垒,在国家层面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制度变迁的过程。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制度变迁,必先从思想观念变革开始,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就很难有实践创新发展。当前,一些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跟得上,计划经济体制和机械化战争形态下形成的一些惯性思维仍然困扰着军民深度融合。比如,在军事和经济作用机理的认识方面,过度强调国防的军事性,忽视了其本身存在的经济性。在国防和市场相互关系的认识方面,过度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国家在战略能力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在军队和政府职能分工的认识方面,过度强调军队在国防建设中的职能,忽视了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等等。打破惯性思维,转变思想观念,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困在统管合力形成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重新整合优化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把有限社会资源转化为国家战略能力的过程,必然要充分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我国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特别是2017年1月,设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形成了重大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但在地方和军队层面,由于领导机构还在论证建立之中,交流不够及时、协调不够顺畅、落实不够高效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真正形成科学合理管理体制,实际统管结合、协调高效、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困在利益格局打破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对国防和军队结构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会涉及利益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军民融合发展到现在,“好融的”都融了,“易合的”都合了,剩下的可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硬骨头”的背后其实是软利益,也就是在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过程中,军民融合各参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一致”,这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之间、军队机关和政府部门之间、军口企业和民口企业之间的“利益不一致”。突破利益困局难度较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