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制保障。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突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困境,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指导意见为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着重增强理念引领力、统筹统管力和发展内动力。
一是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引领融合持续深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勾勒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需要积极更新理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增强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开放意识。
要增强创新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断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在信息时代,军民深度融合在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凸显。最近,美军发起了第三次“抵消战略”,其核心就是试图通过军民深度融合在“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上取得突破,拉大与我技术代差,保持全球霸主地位。未来战争胜负不再取决于陆、海、空等传统领域的作战实力大小,而是取决于对太空、网络、深海、极地等全球公域高、深、远边疆的控制能力。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关系着国家安全全局,同时也是未来新兴战略性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单靠军队或地方各自力量都难以突破,需要军地齐心协力、共同用劲。
要增强效益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全要素、多领域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标志,高效益才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最终目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高效益,不仅仅是解决融入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打破军民壁垒“融入”之后,怎样从经济社会大母体中获得技术最先进、性能最可靠、价格最低廉的物质和产品,改造和提升武器装备性能,最终能够提高军事竞争力,千万不能把“融入”错误理解为“溶入”。2012年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战略能力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把成熟商业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入武器系统升级和改造中,形成新的作战能力。我们一定要克服为了国防不计成本的片面思维,在军民深度融合中实现高效型发展。
要增强开放意识。开放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由之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打破过去那种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自成体系的封闭死循环,用开放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建设国防,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全社会优势资源和聪明才智引入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来;在不影响国防功能和保密的前提条件下,主动把体系内优质资源拿出来共享,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而且还可以树立军队良好形象,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美国国防部为了聚合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公开向社会征集创新创意,并且组织开展各类竞赛等活动,还专门设立了国防实验室开放日。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融合统管能力。突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困境,把国家战略资源转化为战略能力,关键是要解决当前军民融合中,由于军民二元分割管理体制带来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并且通过跨军地改革,加强“统”的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
从国外推进军民一体化和更高层次军民结合的经验来看,为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国在国家层面都建有统一领导机制,并且有明确的牵头单位。美国由总统和国会共同作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大决策,由国防部具体牵头协调军地各部门共同落实执行。2014年,俄罗斯宣布军事工业委员会由俄联邦政府管理升格为由总统直接管辖,由总统领导该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以此来解决军方和工业界之间的尖锐矛盾。
近年来,一些省区市针对本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任务需要,成立了一些与军民融合相关的领导小组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推进区域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统筹管理作用,但是从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办公室设置来看,定位存在偏差,还难以担负起军地协调作用;有的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用依托挂靠的办法,难以承担起军民融合的职责。各省区市军民融合机构设立时必须坚持“军地主要领导参与、军地协调对接顺畅、执行落实权威高效”的原则,接受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负责落实上级领导机构制定的决策部署,组织协调军地双方相关事宜。
军民融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军民协同创新在基础性、原始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创新对武器装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1993年,美国为了推进实施军民一体化战略,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在一起,国防部专门设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负责国防部的国内技术转移计划、制定技术转移和两用技术政策、协调技术转移相关的科技信息收集与传播工作。另外,在国防部指导下,各军兵种负责自身的技术转移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每个国家实验室都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2015年8月,美国国防部在硅谷启动了国防创新实验单元,其使命就是打破国防部的围墙让来自外部的创新注入国防部,成为创新系统新的“血液”。随着军民融合不断走向深入,我们也可以考虑在国家相关部委机关和大型科技园区设立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同时加强军工集团与高新技术园区、高校的合作对接,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