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突出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2)

瞄准突出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2)

摘要: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这为我们最终消除贫困吹响了号角。深刻认识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群策群力,积极作为,尽快消除贫困这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突出“短板”,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突出问题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县全部脱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今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按照刚刚公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我国要确保在去年全年超额完成1000万脱贫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继续推进精准扶贫,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扶贫脱贫要继续在精准上下功夫。我国当前的扶贫工作主要还是依靠科层制组织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在科层制末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为了摆脱贫困而对扶贫资源有极大需求,但自己真正实际掌握的扶贫资源却很少,而在科层制的中上端,却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扶贫资源,这种扶贫资源在不同层级间的配置结构和效率直接决定着扶贫效果的高低,这就决定了扶贫资源的配置必须精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为我国推进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也都在按照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在贫困人口识别、贫困原因查找、扶贫主体选择、扶贫对策制定、扶贫效果考核等方面都在积极的探索和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约束多等现实,客观来说,在某些地方、某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做到更精准。比如,仅就产业扶贫来看,现在许多地方都是通过发展光伏、养殖、种植、加工等产业扶贫的方式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在具体的产业组织形式上多采用合作社的形式。但从具体操作逻辑来看,一些地方把产业扶贫资金量化给农户,入股合作社发展产业,每个贫困户获取一定的分红。这种模式虽然做到了精准脱贫,但产业项目收益如何分配?如何管理?是无偿给予还是有偿分配?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如何处理扶贫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贫困户的退出机制如何建立?如何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而不是“坐等分红”等问题都需要精准设计、科学考核,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第二,要在构建脱贫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也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融入到扶贫攻坚的过程中,纷纷通过派人员、派资金、派项目等方式,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产业项目、发展电子商务和旅游开发等措施推进扶贫工作,这些措施也发挥了较好的效果,2016年,全国实现1000多万人脱贫,为“十三五”期间全面脱贫开了个好头,取得了开门红。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许多扶贫措施具有一定的短期性特征,比如帮扶单位出资金给帮包的的贫困村修路建桥、建造文化设施、通电通水等,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但这些设施的维护和运行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在扶贫任务完成后如何筹措经费是关系到公共产品持续供给能力的重要问题。再比如现在的产业扶贫,都是通过帮包单位出人出资金吸引一些产业项目,或者发展种植养殖,这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特别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否则一旦帮包人员撤走,这些产业项目的运营都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在扶贫帮包的过程中,要在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贫困村庄、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造血能力上多下功夫,要通过帮包项目和产业,在帮包期间培育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形成一定的管理经验,真正建立脱贫后防止再返贫的长效机制。

第三,加大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公共产品由于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受益者群体具有普遍性和公共性。在我国扶贫任务较重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村等地区,虽然有些群众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贫困户,收入高于我国贫困线,但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的基础并不稳固,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的冲击,仍有陷入贫困的可能。在推进扶贫的过程中,通过加大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比如多修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条件等,不仅能够实现扶贫脱贫的目的,而且能够为不属于贫困户的其他群众降低个人支出,增加个人收益,这样有助于整体提高这些地区民众的民生福祉,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效果提供硬件保障和软件环境,这也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因此,可以在条件具备的贫困地区,积极发展铁路、高速公路,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资本化,积极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力量,增强贫困村庄的自生能力;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的关爱体系;积极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等。

第四,扶贫脱贫工作中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础性手段,扶贫脱贫工作成效实质上也是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高低的体现。目前,我国扶贫脱贫工作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这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政府自身优势的体现。在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下,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能够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手段来配置资源,引导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户流动,而且在产业扶贫等措施不能够全部脱贫的基础上,政府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兜底脱贫。但同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政府职能的发挥也有边界,也存在“政府失灵”,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基础设施扶贫、互联网扶贫、旅游扶贫,特别是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在产业项目的选择、产业链的延展、产品的选定、产量的决定等方面,要遵循市场的规律,不能够凭借扶贫帮包单位和个人的行政指令。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源注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采用PPT等筹资运营形式。政府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但并不是全部力量,要注意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促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贫困是“无声的危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认真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未来几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我国消除贫困的攻坚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把“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这为我们最终消除贫困吹响了号角。深刻认识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群策群力,积极作为,尽快消除贫困这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突出“短板”,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来源:《理论学习》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