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守思想阵地,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手抓阵地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论创新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阵地建设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相辅相成,旨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实现这“两个巩固”,一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正面宣传,强化主流思想;二要坚持正确方向,分清大是大非,坚守思想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特别要“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这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攻心”入手,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严重扰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扰乱理论创新工作,扰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如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等西方社会思潮,打着“新思想”“新文化”“新理论”的旗号,在国内一些媒体、一些人的鼓噪下,冲击我们的思想舆论阵地。对此,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理论创新,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舆论引导,加强阵地建设,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强化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创新理论宣传的同时,有理有据地批判揭露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和目的,消除其不良影响,实现“两个巩固”的要求,为理论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政治领导,确保理论创新
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创新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只有切实加强领导,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理论工作实施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抓政治方向。哲学社会科学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二是抓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他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三是抓思想引导。为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到现实、从当前到未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从成就到问题、从经验到教训、从中央到基层,对重大理论和思想问题进行思想引导。四是抓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带头学习和运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全党的理论创新作表率。五是抓学习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既是整顿思想作风,又是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六是抓创新工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把理论创新落到实处。七是抓统筹协调。组织五路大军、开辟四个平台,协调推进理论研究、创新、传播工作。八是抓队伍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施坚强政治领导,确保理论创新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有效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大地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作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