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甫一面世,就成为举国振奋、全球瞩目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为什么说雄安新区极具震撼力?
新区不是一个陌生的语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国家已相继批复17个国家级新区,其中2014、2015年共批复10个国家级新区。这些新区一般由国务院发函批复。
雄安新区名为新区,但就其地位而言,已远非其他一般层级的新区所可比拟。雄安新区的设立传递了许多重磅信息,近来罕见。
——设立雄安新区专门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
——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刚刚面世的雄安新区被提到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并列的高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指出,雄安新区具有全国意义,是国家大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特别指出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
……
怎样理解雄安新区的意义?
对于雄安新区这个“中国故事”的意义,如何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准确?
一是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背景下理解雄安新区的深远意义。过去3年多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远非一日之功,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建立雄安新区,打造重大功能平台,宣示了中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是全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过去近40年,中国最大的热词是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的上海浦东新区,强力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经济社会注入强大活力与动力的需要。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的建都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70年,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蓬勃发展,但由于功能承载过多,已经不堪重负,患上一些典型的大城市病。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北京作为首都掀开了新的一页,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是需要在不同的空间范围来理解雄安新区的全局意义。从河北来看,它充任京津腹地,但自身缺乏大城市的支撑。北京携手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带动了冀北发展。在距北京、天津100多公里的雄县、容城、安新落子新区,将带动冀中南区域、推动河北转型升级。雄安新区无疑给河北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能。从京津冀内部来看,雄安新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且开发强度小、开放空间巨大。雄安新区与京津功能上分工互补,有利于集中承载京津转移出来的功能,尤其是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从全国范围内看,深圳经济特区推动了珠三角的发展,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了长三角的发展,且对全国改革开放起到推波助澜的重大作用。设立雄安新区,远期控制面积超出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面积,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结构,有利于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为全国经济注入巨大活力,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力。
三是需要从国际视角来理解雄安新区的示范意义。大城市病是发达国家首都和大城市经历过的阵痛,今天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通过设立雄安新区,将大城市的功能分流,缓解城市压力,既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也带来了周边区域的发展。这一点,正如巴西中国研究所所长龙涅·林斯所说,中国政府在雄安新区的实践将给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在建设雄安新区的过程中,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开放城市等一系列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也必将在国际社会进一步展示中国治国理政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品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