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卫:治国理政课题的深刻把握与时代解答(2)

杨金卫:治国理政课题的深刻把握与时代解答(2)

善于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主动

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运用世界发展大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色。我们党为了改变国家命运、实现民族复兴、谋求人民幸福,始终坚持用世界眼光审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在把握世界大势中赢得积极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同志用世界眼光审视中国的抗战,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有力地指导了我国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为了使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更多的国际承认和援助,毛泽东同志凭借着对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审时度势地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1954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尼赫鲁时提出,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势力经过“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后,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把握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高瞻远瞩地推动中美关系走向缓和。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对于后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保卫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新主张,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不断在实践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人民的期待,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的建设的一贯主题。在推进党的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提出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的历史命题,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新阶段。

毛泽东同志的党建思想十分丰富,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工程”是毛泽东同志的重大战略思想。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视为“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崭新的历史性时代课题,着眼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反腐肃贪为突破口,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正风肃纪为重点,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效,极大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信赖,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新阶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杨金卫,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