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领导”和“群众”相统一的辩证法,坚持“率先垂范”和“上行下效”的辩证统一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为之而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而中国共产党也需要一批优秀的先进分子来引领、组织和领导,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集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担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
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伟大工程而言,一方面,要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发挥骨干和英雄模范的作用,使领导和群众更好地结合起来。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解决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身处关键岗位、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关键少数”,是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关键群体。也正是基于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指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做起”。只有党的中央领导层、高级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遵守党的规矩和纪律,才能不断增强政治智慧,提高领导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好担负的历史责任;只有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起到上行下效、一呼百应的效果,带动和领导全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遵循“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辩证法,坚持“顶层设计”和“关键在于落实”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正确处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因此,任何工作都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既不能离开科学的认识盲目实践,陷入蛮干的机会主义,也不能只停留于认识而不实践,陷入空想主义。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由于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十分严峻,需要应对的情况和局面更加复杂,承担的任务和工作更加繁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上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更加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这就要求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深化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两学一做”不断把党的建设引向深入,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出台。例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根基、厚植优势进行了“顶层设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是否能用行动将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不落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美的夙愿只能是空中楼阁,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进行“顶层设计”,还要抓住“关键少数”,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