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中的中国”(3)

面向“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中的中国”(3)

理论研究要转变研究范式和组织形式

在传统农业社会,儒家文化是东亚文化圈的主流文化,在东北方向影响且渗入朝鲜和日本,在东南方向影响则深入到东南亚地区。在以工业化为支撑的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传统农业文明时代优秀代表的中国,其发展开始落后于现代工业文明。随之而来的是,在思想理论方面也逐渐不能与时俱进地满足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供给方面依赖西方的现象日趋严重。如今,凭借中国式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影响力和思想吸引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在当代中国,要谱写和奏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交响曲,就需要转变理论研究范式和组织形式。首先,克服学术、政治和大众三者相对脱离的研究范式;其次,克服耕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的研究短板;再次,克服有概念无生活、有生活无概念的研究局限;第四,克服缺乏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的研究缺陷;第五,切实加强关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问题的研究;最后,专家学者需要组成研究团队这种学术组织形式展开研究,致力创建“中国理论”,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派”。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