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设计产业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2)

潘公凯:设计产业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2)

二、现代设计是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转型的发动机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中国制造”为主的形态向“中国创造”为主的形态转变。这一转变需要依靠两部分知识分子的力量:既需要解决功能质量问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又需要解决文化审美和策划营销的设计师。这两部分人都是我国产业转型的推动力、发动机。世界各国正在研究进一步发展创新经济的战略选择问题。而通过发展设计产业所要解决的正是“创意经济”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比如:生产技术与创新构想的结合、产品结构与完美形态的结合、设计创新中文化价值的体现、国际市场竞争中传统文化优势的体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构建等等。所以说,设计产业所要解决的,是国家经济的创新本质与创造力基础的问题,是发展“创新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

1.我国与西方在设计产业发展中的时间段错位。

二战之后的半个世纪中,西方大力发展现代设计的时期也正是西方工业国家走出战争经济低谷转向高度繁荣的过程,是全球现代设计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我国处于战后经济重建和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工业生产落后,物质产品匮乏,一度封闭的对外政策使得我国失去了与国际接轨,学习和发展现代设计的大好时机。而当进入八、九十年代,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迎来经济快速发展之际,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已经越过设计产业繁荣阶段而进入了新的推进“创意经济”发展的阶段。

实际上,从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轨迹来看,“创意产业”是将“以设计产业促进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经验推广至包括一部分文化产业和奢侈品产业领域在内的更广阔领域的经济手法,但是其灵魂与实质却仍是设计产业所提倡的科学理性设计方法与艺术想象力的结合,设计产业在更大范围的“创意产业”中的基础作用与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而在我国,由于五十至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缺少“设计产业”普及与发展的历史环节,所以暴露出今天在工业制造业领域、高端服务业领域、文化产业领域的原创动力不足的严重缺陷,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造成,是由于我们在二战结束后到七十年代跳过了“现代设计”概念与方法的普及、发展乃至繁荣这一时间段和必要环节而造成的。

2.发展设计产业是扭转我国高消耗、低产出、低附加值产业与产品结构的关键。

几十年来,我国在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相关领域的设计产业发展显然落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近十年来引进创意经济理念是十分及时十分必要的,我国应加快更大范围的“创意产业”发展。但是,从产业转型的逻辑阶段而言,仍然不能跳过设计产业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物质性生产要素大量投入的方式换来高速度的经济成长,但这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低附加值的经济成长方式,由于缺乏成熟的设计生产力,我们的加工制造业只能按照国际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形成的某种过时样式进行生产,只能贴以外国的品牌生产,中国数以万计的生产企业只能以精良的生产技术换取有限的加工费,所谓“10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飞机”的悲剧正是源于我国缺乏设计产业发展的过程与基础。而发展设计产业正是扭转这一经济弱势与产业病态的关键。

3.在当代创意经济的大潮中设计产业的基础性意义。

在预示着世界经济未来走向的创意经济大潮中,许多国家都将“设计产业”视为创新经济的核心与主体。因为“设计”关系到各种产品的最终形态与服务功能,无论工业产品或文化产品,“设计”无处不在,所谓“创意经济”实质上是将“设计”的创造性力量在各个经济领域中的扩展与放大。比如设计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需要设计产业的推动,其一,需要通过设计提升的制造业实力提供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技术平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文化产业没有传播与落地的力量。其二,文化内容转化为产品时需要设计的转换,设计产业的发展同样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提供承载的平台与产业转换的接口。当下国际强势文化产品所拥有的领先品质表明,只有将优质的文化内容转变为可以用当代方式生产和传播的产品、将自有的东方元素转化为具有全世界都能理解的形式符号、将具有传承价值的传统题材转为能够为新一代文化人所乐于承受的消费方式,才是真正将文化资源优势转为新兴产业优势的关键。例如,越来越新颖的动漫游戏设计、书籍出版设计、音像制作设计、影视广告设计、舞台布景设计、展览策划设计、风景旅游设计等,都是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基础的。这里关键的着力点仍然是文化产品的再设计、再创造。当今世界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要看制造业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否与文化产业结合并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平台优势、设计创意能否在文化产品领域同样发挥其创新、转换及整合的力量。事实上文化产业与产品制造业两大领域的最佳结合点就是发展设计产业。

以上事实说明,如果没有扎实的设计产业基础,任何“创意”都难以转化为具体的经济形式。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设计产业更具基础性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创意经济”不能越过设计产业这个基础环节。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