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设计产业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潘公凯:设计产业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中国制造”为主的形态向“中国创造”为主的形态转变。这一转变需要依靠两部分知识分子的力量:既需要解决功能质量问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又需要解决文化审美和策划营销的设计师。这两部分人都是我国产业转型的推动力、发动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设计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是由德国的“包豪斯学院”(一所工艺美术与建筑设计学院)建立起来的。在中国,九十年代以来十大美术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美术设计专业培养了一百多万各种学历的现代设计人才,迅速形成了庞大的设计师队伍。我们想乘这个东风再就发展设计产业问题提一点补充思考。

一、设计产业的范围、形成和西方工业国的经验

1.设计产业的范围。

“设计产业”是一个横跨多个领域的,与工业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信息化密不可分的巨大产业集群。它的范围大致包括:⑴工业产品设计是其中最大的主项,下分多个领域,包括:各类家用产品,如家用电器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餐具设计等;各类交通工具设计,如自行车摩托车设计、各类汽车设计(小汽车、吉普车、巴士车)、轨道列车设计、飞机设计、游艇设计等;还包括各类大型机械设备、流水线设计;还有奢侈品设计等。⑵服装、服饰、染织设计,包括:高档品牌时装设计、普通服装设计、箱包鞋类设计、各类首饰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各类服装面料设计等。⑶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各类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各类产品包装设计、出版装帧设计、插图设计、时尚摄影与刊物设计、展示设计、品牌标识设计、企业形象整体策划设计等。⑷新兴多媒体三维动漫影视设计、游戏产品设计、电影效果与后期电脑制作等。⑸室内外环境设计,包括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部园林设计,尤其是大型公共环境设计。

12

2.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设计生产力。

设计生产力是工业化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新生产力形式。自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掀起工业革命浪潮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工业制造技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诞生了将早期工业制造技术推向高品质、高效率、高附加值方向的“现代设计”概念与方法,它将艺术创造力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将两种创造力结合为强大的产业力量。这种观念与方法经由德国1919—1933年的“包豪斯学院”发展为体系化教学模式,并形成以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与艺术想象力相结合的一整套设计程序与标准,推出了一批开创性的最有创意的现代设计专家。在完全切合工业生产、市场经济要求的前提之下强调产品审美与商业传播的规律,不仅形成简约、明快的现代审美样式,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创造与产品消费、市场竞争的结合,使得企业有限的资本资源、技术资源经过有效的产品外观与包装形式,品牌形象与推广形式的艺术加工而实现市场收益最大化,形成极强的商业竞争优势,这就是所谓的“产品附加值”,为二十世纪的发达工业国家创造了巨大利润。可以说,是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设计生产力,而现代设计推动了消费型社会的形成。

3.当代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

二战之后近半个世纪的现代设计快速推广过程,也正是西方工业国家依靠强大的市场机制促进竞争、积累财富,走向高度繁荣的过程,是全球设计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时期。现代设计伴随着迅速发展的大工业流水线生产而日益展现出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只要将当下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与三十年代的工业产品比一比,当下商品的光鲜闪烁、五彩缤纷是七十年前所无法想象的。这既是科技发明的功劳,也是现代设计的功劳。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推进现代设计进而快速提高产品外观品质及全社会的消费水准,使经济真正进入现代、高速、文明发展的轨道。这些国家的经验证明,现代设计是将技术与艺术创造性地结合于经济主体、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导力量。日本、韩国等原先经济落后的亚洲国家,正是认识到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而果断采取政府加大力度、快速推进设计产业振兴发展的办法,先后获得成功,同样成为跃居世界经济前列的发达国家。日本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政府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措施,从外贸出口产品的设计改革入手大力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形象,很快取得成效,八十年代即成为世界出口产品大国,同时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而韩国则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认识到产业创新的重要性,政府大力推动原创性产业的发展,同样也在本世纪初树立起创新产业大国的国际形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