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发言摘编(2)

首届“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发言摘编(2)

习近平治国理政与中国道路的支柱性理论

唐爱军

从中国道路支柱性理论的角度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可取的视角。在此视域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可以概括为“6+ 1”模式。“6”指的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道路的六大支柱性理论的坚持和发展;“1”指的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着眼于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国家治理论,为中国道路增添了又一支柱性理论。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道路的六大支柱性理论的坚持和发展。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一条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成中国道路的有六个支柱性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和发展了这六大支柱性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党的领导论。

习近平国家治理论为中国道路增添了又一支柱性理论。习近平为中国道路在未来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另一支柱性理论:国家治理论。国家治理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三种机制出发加以理解。一是动力机制。国家治理要解决“相对发展起来”阶段的发展动力问题,培育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二是平衡机制。国家治理要建构平衡机制,平衡、协调一系列关系:协调民主与权威之间的关系,以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好不同利益诉求,化解冲突与矛盾,以维护社会和谐;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政权的安全。三是导引机制。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制度执行力和精神凝聚力两个层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建构导引机制。当前国家治理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多样化的价值挑战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主流价值,价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影响到社会的凝聚与整合。因此,国家治理需要运用有效的价值导引机制,在多样价值中寻求价值共识;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焦佩锋

习近平总书记既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在坚持方面: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老祖宗不能丢。第一,在总体态度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主要体现为两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第二,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方面,要重视唯物辩证法,提升辩证思维水平,综合决策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三,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方面,要重视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深化改革。

在发展方面:坚持与时俱进,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二,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第三,重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提出了顶层设计的概念,并强调顶层设计要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第四,重视意识形态的积极反作用,注重话语权建设,提出了若干思维方法。早在2010年3月1日,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曾经明确提出过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三大思维。此后,他又提到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多种思维。辩证思维的基础是辩证法,辩证法既强调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又强调事物之间的结构联系,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是对辩证思维的创新和发展,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造性发展。第五,强调实践第一的实干意识,提出了钉钉子精神,只有坚持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事业发展才会大有成效。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