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发言摘编

首届“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发言摘编

编者按

2017年4月19日,首届“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在中央党校举行。论坛主题是“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立校先立人,立校有名师。中央党校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一流的人才、一流理论水平上。今天,青年学者的成长成才问题显得更加紧迫重要,校委对此非常重视。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副校长黄浩涛多次谈到青年学者的成长成才问题,要求科研部为中央党校青年学者成长成才搭好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科研部认真落实校委校领导指示要求,力求在为青年学者搭好科研平台上下功夫,在提供科研条件上下功夫,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上下功夫,在提供科研服务上下功夫。这四个下功夫称之为“助推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实施这一计划分“研读经典、理论研讨、发表成果、推介人才”四个步骤。其目的,是用青年学者中的优秀人才和青年学者优秀团队把所有青年学者凝聚和带动起来,共同促进所有青年学者成长成才。这次科研部举办的“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具有特殊意义。本论坛共有6位青年学者发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央党校青年学者团队在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方面的状况和成果。

习近平工作方法的重要特点

沈传亮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总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正确,可以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突出问题意识、牵住“牛鼻子”、注重精准施策、搞好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方法的重要特点。

突出问题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牵住“牛鼻子”。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解决矛盾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多年来的重要经验。牵住“牛鼻子”就是要抓重点抓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重点、抓关键,认为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抓好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统一行动、毫不松懈,才能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全局,不断开创改革新局面。

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精准化水平,关系改革全局和改革成效。精准施策是提高改革精准化程度的关键。精准施策就是要对准重点和要害发力,本质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区分改革举措的性质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要明晰解题思路,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这为我们精准施策指明了方向。

搞好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改革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提出:“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若干决定,都是很好的顶层设计。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方法论,擅长运用方法论,这是我们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原因。

(作者系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赵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可以从制度、文化和全球治理三个维度,来认识和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

制度自信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层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我们不但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要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中国制度不仅能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国际生态环境,使中国赢得尊重,打造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

文化建设是关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价值观支撑。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唯有“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全球治理是使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治国理政与全球治理的连接器。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商共建共享,恰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原则。

“一带一路”的内涵具有层次性。在经济层次上,强调合作共赢属性;在人文层次上,强调文明互鉴属性;在全球治理层次上,强调公共产品属性。“一带一路”就是通过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有效应对和解决全球性难题,全面系统地回答如何完善全球治理结构。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