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这四字,就读不懂林黛玉更不知红楼梦为何物(3)

读不懂这四字,就读不懂林黛玉更不知红楼梦为何物(3)

摘要:我们暂且不论《红楼梦》中谁最美,就单从“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评。这点,则首推潇湘妃子林黛玉。林黛玉的知识应该用“博”、“真”、“准”、“透”四字表示。

3

黛玉之“真”,以整个贾府之“假”做背景。

在解读《明妃吟》之前,我们先引用一首风格非常俊朗的诗,是一首范无病写的《感怀》诗:

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鹰背上听秋风。

潮声不息群岩响,剑术合当毕世工。

秋水惊心生妙腕,雪花夺目耀长空。

公孙弟子今何在?可畏后来器似虹。

闭上眼睛,一字一句地吟诵,你看到了什么?是过隙鹰背的风声?是群岩激荡的潮声?笔者倒是觉得,有一种“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感觉了。

铺垫了这样一首诗之后,咱们才可以继续欣赏黛玉的《五美吟•明妃曲》: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要说这首诗,字面上看,真的是一般般吧。但是——

偏偏在这首诗的后面,有宝钗的一段点评。

宝钗这样说:……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此处开始,当详解了。

要说写明妃的诗词,没有超过王安石的了。即使是欧阳修的作品,其名称也都是《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而此处宝钗引用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就是出自《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二)》。在这里,还必须把原诗词完整呈现给大家。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大家看到最后一句了吗?“莫怨春风当自嗟”,正是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签上的诗句。而与之相对的,是薛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

黛钗的这两句花签词,需要慢慢解读哦。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出自罗隐的《牡丹花》。所以当时的注解词写的是“群芳之冠”。在这首《牡丹花》中还有这样两句: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这两句诗真真的好。

大家知道,大观园其实就是一个群芳谱,每一个女子都是一朵花,芍药是谁呢?就是湘云,而芙蓉花自然是黛玉专属了。

罗隐这首诗写得居然如此应景,那史湘云与薛宝钗关系最好,而芙蓉何处避芳尘的一个“避”字,又让人感叹有多少巧合与无奈?

读完这首《牡丹花》,感叹之余,总有嗟呀。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莫怨春风当自嗟”。这句话是欧阳修说的,其实暗含着一种任命。可是——

要说任命,那是宝钗的性格。岂是那“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林潇湘啊?

《红楼梦》曲笔之高,古往今来恐无人出其右。

就像此处,要说林黛玉,却借欧阳修之笔。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宝钗当时的点评,还有一个王荆公呢。

王安石的《明妃曲》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他提到了意态之美,岂画工所能捕捉者哉?王昭君的美,是意态之美,毛延寿画不出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何就被枉杀了呢?

意态之美,恰恰是林黛玉灵魂之所在。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突然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如果说,把薛宝钗比作欧阳修,那么林黛玉就是王安石。

在北宋,欧阳修与王安石政见上是对立面。

欧阳修属于保守派,王安石属于改革派。

王安石是孤独一人,欧阳修是门生无数。

说起门生,那是欧阳修最自豪的事情。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都是他的门生。

突然发现,唐宋八大家去掉唐朝的两家,剩下的就是欧阳修与其四个弟子对阵王安石了。

要说文学造诣,欧阳修跟王安石直接交锋似乎不多,但其最得意弟子苏轼倒是与王安石几次交手哦。

苏轼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也有一首《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个是,身在此山中乐此不疲;

一个是,身在最高层,傲视群峰。

个中境界,大家自行体会。

当然,如果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来形容林黛玉的话,那么薛宝钗就应该是欧阳修的“醉翁亭”。所以说,一味地把黛玉与宝钗放在对立面上的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就欧阳修与王安石来说,两人虽然是政敌,但从来谁都没有把对方置之于死地。两人轮流在大宋做宰相,但谁在台上都会善待对方。

那么在《红楼梦》中,曹公暗中引入欧阳修与王安石来隐喻对比林黛玉与薛宝钗,恰恰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虽然政见不同,但却不必视对方为仇寇。

欧阳修与王安石,一个主张遵制守旧,一个主张改革发展。

就像宝钗与黛玉,一个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一个是主张随意随心随性。

虽然见识看法不同,但不影响价值的包容认同。

唯有真性情,才有大境界。

这就是这首《明妃曲》的真正意义所在。

理解了《明妃曲》,下面解说《绿珠》就更加自然了。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