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洲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迎来崭新的春天

唐洲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迎来崭新的春天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讲话深刻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深入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要求,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改革层层推进 红利频频释放

习总书记讲话如春风化雨、落地生根,全国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氛围正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中央有关部门之后相继推出一系列科研改革举措,涉及科研体制机制、项目管理、人才发展和分配政策等方面,构成了全方位的配套改革。特别是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各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细化了目标,明确了任务,很好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与此同时,各省市区先后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进一步部署落实本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出台配套措施,为科研松绑,营造了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一系列激励政策引导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创新激情释放 学风焕然一新

这一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研究更加关注现实问题,更加注重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各领域的研究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接地气。同时,也更加注重研究总结中国经验,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注重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更加坚定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定信心。

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来看,学科建设呈现崭新风貌。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前沿、交叉学科加快布局,冷门、濒危学科受到重视,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术原创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理论研究实现新的突破,学术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科学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精品导向逐步形成。

体制机制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调整,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提醒,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走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工匠”之路,学术氛围越来越浓郁,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逐步形成。

学术话语体系加快构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化不断推进。符合学术特点的表述方式、表达风格,也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对外传播能力不断提升,以更加容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表述,实现中国话语世界表达,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了中国声音传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