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

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系统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布局,明确提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实现路径。我们要以讲话精神为遵循和指南,把握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战略任务,更好带动哲学社会科学各方面工作。

(一)

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一是要有宽广的历史视角。从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大历史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历史也表明,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是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二是要全面认识成就与不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在加强和改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这一问题上,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在解决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要深刻领会“两个不可替代”和“两个更加”。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两个不可替代”即: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两个更加”即: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两个不可替代”与“两个更加”深刻揭示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二)

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因为它有着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也必然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及时澄清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列举了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说教论”,以及“三化”(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三失”(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现象,这些重要论述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键是要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所谓“清醒的理论自觉”意味着真懂真信。“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谓“坚定的政治信念”意味着能正确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又明确与各种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划清了界限,也对如何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出更高要求,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澄清思想迷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传播者、信仰者、践行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