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布局,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总的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布局。首先,要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其次,要重点把握3个层面6个特性。即,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为了讲清楚这3个层面6个特性,总书记还专门论述了把握好3方面资源的问题、推进理论创新的问题、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问题,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可以说,对这个战略布局的精辟论述,高度凝练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思路、主要方面和任务要求,其一大亮点在于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为世界发展提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反过来,“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在被世界更多地感知后,必将更加坚定我国学者文化自信,为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强大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根本指导。
(四)
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实现路径,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一是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既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评奖活动,又要统筹国家层面研究和地方层面研究,优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投入和效益、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结构的关系,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能力。二是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三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切实尊重人才。要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是要提倡理论创新,鼓励大胆探索。五是要解决好学风问题。总书记对上述问题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指明了实现路径。
(执笔:袁赛男 冯建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