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理性思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理性思考

摘要:成功,固然需要敢冒风险的精神,但聪明的人们又深谙:盲目冒险的人将死于危险。警惕危险,控制风险,把敢冒风险与善控风险结合起来,是成功的理性使然,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科学态度。

每天步行上下班的路上,必经一家炒栗子的小店。店面不大,生意却是相当的红火。考察原因,一是栗子质量上乘,二是价格比较适中,三是正冲路口的区位优势。但我个人感觉,店家那句自制的广告词,同样功不可没。一临近小店,路人就能听到小广播里传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叫卖声。即使不买,也会忍不住朝那儿张望一下。我则每每对那个带着济南腔的广告词给出会心的一笑,并由是若有所思,联想起一些故事,品咂出些许工作和生活中的事理儿。

据说,南方某市有一座大楼很奇怪,楼层标志没有15层。

这是市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此事曾让不少人费猜,诚然南方人喜欢好口彩,可这15并非4或14之类的“不吉利”数字,为何却偏偏少了15层?

经有心人研究,方才戳破了窗户纸。原来,这“15”乃是“失误”的谐音,“没有15”就是“没有失误”。在四平八稳、安于现状的工作环境里,它成了一些人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这是唯心主义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思想是对社会存在的折射和反映。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对人类认识的限制,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展开及暴露也有一个过程,加上人的认知受着自身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诸如年龄、先天素质、知识水平、思想方法等局限,在无限的复杂多变的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限的,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差是在所难免的。也就是说,要想干事、干成事,就要有不怕失误的思想准备;要想改革创新、谋求新的发展,就要有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害怕失误、害怕担风险,只能无所作为,至少不会有大的作为。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稍一犹豫和踌躇,就可能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

有鉴于此,当地最高长官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宁有过错,不要错过。”这无疑是一个为担当者敢于担当的好提法,有利于营造敢于负责、勇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事氛围。

有一个常识,不讲大家都明白:干工作,就会有过错,就要担风险,且干得越多,出过错、遇风险的几率也就越多。因此,一些投机取巧之人,往往信奉“干得好不如躲得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总想把工作甚至自己职责内该干的活儿推给别人,尤其是碰到容易出差错、担风险的事情,更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能推则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却在事实上起着纵容作用:工作往往不是以敢不敢担当、有没有工作成绩论优劣,而是以“问题定乾坤”。凡是工作有了失误,不问青红皂白,不加具体分析,没有对担当者工作失误的澄清关怀,而是一古脑儿打屁股,结果“干得不如看的”,这就必然在一些人中引出“避事、躲事、怕担当”的怪现象,以至于碌碌无为成了“有为”,不干工作反成了“成绩”。一个什么工作也不干的人,固然不会有过错,但也决不会真正有什么工作成绩;一个不想担当,不愿付出代价、不敢冒任何风险的人,决不能指望他有什么作为,遑论大的作为。

“两只干活的手,比一千只比划的胳膊更有用”。这,也是一个铁律。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大度宽容那些出于公心干事的有过错者,应当给面对失败仍不坠青云之志的改革者以鼓励的掌声。

客观世界是纷纭复杂的,不可能让人事先做出百分之百正确的判断。尤其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常常潜在于灵魂深处。思想不解放,这也不敢干、那也不敢动,就很难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出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尤其改革创新,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解放思想,具有敢想敢干敢试、敢冒风险的精神。

古代有一位国王,他把几个儿子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座门,谁就继承王位。”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就开了。原来,石门是虚掩着的。

事实上,有些事情人们之所以不敢去做,只是在于我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它需要一点敢试敢冒的精神去开启,而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美国著名的《商业月刊》杂志,曾对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企业界巨头作过一次全世界性评选,遴选出了50名企业界巨鳄。综合其基本素质,第一条无不是富有冒险精神,敢于冒风险,不怕摔跟斗,不怕出现失败。

“有蜜的地方有蜜蜂”。不冒风险,就会错过成功的机会,就没有成功可言。所以,错过了机会,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胆量不够大。一个不敢冒风险的人,永远不能成就高尚的品格,也永远干不成名垂青史的伟业。要想成功,就要敢冒风险,就要倒逼着自己冒风险。敢冒风险,是走向成功的枢机。

敢冒风险,当然不是那种“经验没有决心大、论证不足胆子大”式的“愣头青”。“愣头青”式的冒险是盲目蛮干,是真正的“傻冒”。正确的风险观念和冒险精神,是以科学态度为基础和前提的,是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的大胆干,义无反顾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演讲自己成功时,谈了四个观点:其一,有风险才会有机会。风险越大机会越多,取得的成果也越大。既然有风险,就说明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都有。把握住时机,冒险前进,就会捷足先登。其二,成功是一条冒险之路。在激烈的竞争中,谁也不能避免风险,谁也不能说自己是“常胜将军”。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几十年来,走得就是一条从顶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的道路。成功、失败、再成功,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特征。其三,敢冒风险是成功之母。在竞争中要取得胜利,靠什么?靠经营管理,靠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事实证明,谁敢于承担风险,谁就在竞争中掌握了战胜困难的法宝。其四,不敢冒风险等于失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一味地追求安稳、万无一失,不冒一点风险,这实际上就等于失败。因此,企业即使在顺境中,也要居安思危,冒风险可能会失败,不敢冒风险肯定会失败。

“无限风光在险峰”,“最甜的葡萄长在最高处”,这就是辩证的成功之道。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商海打拼、赛场竞技、沙场亮剑,种瓜、种豆、搞养殖,驱车、乘船、坐飞机,等等。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始料不及的状况。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不冒风险的成功。所谓成功,从本质上说,就是与风险相伴的成功,就是遇到危险能够化风险为机遇的成功。

有则寓言说,一个农夫希望自己种的小麦丰收。他向神明祈求:给予足够的阳光与晴天;下的雨不要太多,刚好就够了;不要有病虫害;另外还要有令人感觉舒服的和风。

神明都答应了,一切都依他所愿实现了。

在舒舒服服的劳作中,看着他的小麦长得又高又好看,农夫跪下来向神明表达感激之情。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他妻子的哭喊声。原来,妻子剥开麦子漂亮的外壳时,发现壳里空无一物。因为小麦在毫无外力的干扰下长得太好,反而结不了实。

天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才有绚丽灿烂;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才有多姿多彩。没有无代价的收获,没有无风险的成功。

生活中最大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

在一次避险常识课上,军事教官向学员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狂风暴雨来临,泥石流滚滚而下的时候,你正好站在一座大山脚下,这时你是向风雨猛烈的山顶跑,还是迅速向平坦的洼地撤退?

学员们异口同声回答,应迅速向平坦洼地撤退。

教官指出这是错误的。原因是,如果向平坦的地方跑,看起来暂时安全,但最终危险。因为人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快过山洪暴发引起的那一泻千里的泥沙石块,这些泥沙石块随时都有可能将人顿时埋没。如果继续向山顶攀登,甚至迎着泥石而上,看起来危险,但最后是安全的。因为你越向上攀登,泥石越会逐渐减少。虽然爬得很缓慢,可你每向上一步便会安全一分,至少山顶上是没有泥石流的,这就等于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在一步步地向生的希望迈进!

不畏风险,是成功者所必须的勇气和战略;有效规避风险,则是成功者智慧的本能,也是通向成功的第一要素。成功的枢机,其实就在善于化险为夷之中。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