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形成“抓党建,促业务”的生动局面。对于高端智库来说,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就是要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一是坚持党管方向、控大局的原则。“管方向”,就是要把好政治总开关,旗帜鲜明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控大局”,就是坚持党对高端智库的重要人才、重要思想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课题、重大资金分配等重大事项的领导和把关。二是坚持人民立场。确保智库的政策研究、评估、解读等工作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诉求,坚持人民的利益,提出的政策观点、判断和建议要对党和人民负责,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保智库的政策研究、评估等每项工作都开展深入持续扎实的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用科学的调查方法,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说话,反映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人尽其才的竞争局面。一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科学考核机制,完善以实际贡献、工作业绩和岗位职责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收入分配机制,保持适度的薪酬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高端智库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就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建立研究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大力推行研究人员评聘分开制度,即符合条件评为研究相关系列职称的人员,只有考核合格才能聘任相应的研究岗位;研究岗位分成不同等级并与薪酬待遇挂钩,年度考核合格者才能留任岗位或晋升新的岗位,不合格者则聘为下一等级岗位,甚至调整到行政岗位或其他非研究单位。三是制定研究人员交流制度,推荐高端智库专家到党政军企业挂职、任职,重点培养政治素质高、敢担当的领军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四是建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离退休党政官员和企业高管等组成的专家库,根据实际研究项目需要,聘请相关专家进入课题研究。
健全符合智库运行规律、灵活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形成质量至上的研究局面。一是完善中央财政设立的高端智库专项经费分配机制,要根据高端智库的人员规模、实际贡献大小和社会影响力,分配专项经费,以促进高端智库之间的竞争,确保智库的研究质量和内容创新。二是允许高端智库将社会课题结余、社会捐赠等方式筹建的非财政经费统筹使用,设立高端智库建设专项经费,并参照财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国家高端智库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财教〔2015〕470号)执行,用于项目研究、人员聘用、国际交流合作、奖励和购买服务。三是决策部门同智库要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机制。党和政府决策部门要通过课题招标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及时向全社会发布课题研究的政策需求,并共享数据信息,便于智库研究;对于一些重大问题,要同时委托几家智库提出不同的政策方案,供比较选择。
建立智库传播的科学机制,形成话语权不断提升的国际化局面。一是通过国际交流平台,用国际语言和范式,通过一个一个详实而又生动的中国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中国主导的国际化论坛,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共同研讨中国与世界的热点话题,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话语权。二是主动配合中国外交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论坛,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协商、研究和政策对话,开展有关中国与世界的重大课题研究,选派研究员赴国际组织作为访问学者或任职,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三是每年用外文对外发布有关重大研究项目的旗舰报告,定期编制有关旗舰刊物,办好外文网站,建立智库传播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中央党校厅局班学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