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信,可能是见识太少

什么都不信,可能是见识太少

1

如果你对朋友讲一个令自己特别感动的故事,最难过的结局,并非他不能产生共鸣,而是他根本就不信。

人的预期有自我导向的能力,判断的结果仿佛总早于故事发生之前,他们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而并非可以去相信的。

我问过好几个朋友,什么时候相信有艺术存在这回事?

有一个人告诉我,在他走进乌菲兹美术馆,在拥挤的人群中努力探出脑袋,亲眼见到波提切利的最重要作品《维纳斯的诞生》,那一刻,他相信了世上真的有艺术这回事。

在这之前,他怀疑艺术是大家构建的谎言,是附庸风雅的惺惺作态,可那一刻才相信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一副作品美得让你心颤。

那年他30岁,他感慨如果可以早点见到这幅画,也许可以早点开始享受艺术带来的好处,不会因关闭自己接纳艺术的心,而错失那么多可能性。

西方人爱说”I will see it when i believe it。”

不信的时候,什么也看不到,就算看到也觉得不对。

一旦相信,从那一刻起,就会不断看到相信的东西反复出现,过去没见过的美丽也会出现在你身边。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