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述评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述评

5月30日,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一年前的今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同时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这一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突破全方位出现,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惊艳全球。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的创新之音越来越激越、昂扬,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之门,已经开启。

中国突破:只争朝夕,科技发展站在飞跃的新起点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让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通过十年努力,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

历史的转折,往往再回首才能看得更清晰。

2016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

此后一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这一年,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这一年,5G引领势头逐渐形成、特高压输变电关键技术领跑世界、LED照明产品产量和应用规模全球第一……科技创新“三跑并存”中并跑、领跑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北京中关村到上海张江,从深圳南山到武汉光谷,“创新之花”竞相绽放,国人信心和梦想不断被点燃。

这一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动能加快成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企业创新政策、计划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优化。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上。

——这样的中国突破,根植于多年的默默积累。

长征五号有着我国运载火箭的数个“之最”,这般迅猛的中国速度,发轫于无数科技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耕耘。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代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岂止是十年磨一‘箭’,前期论证和攻关,必须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这样的中国突破,是只争朝夕的创新之果。

当代科技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忘我投入,奋力攀登,才有了一项项突破。

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部非洲,研发此类疫苗成为当时医疗科研界努力摘夺的“皇冠”,中国的疫苗研发水平很快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曾战斗在抗击埃博拉一线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回忆,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曾有一位外国同行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最近在研究什么,告诉我,我们就不去研究了”。

——这样的中国突破,澎湃于科技工作者超速的“运转”。

已故杰出科学家黄大年,仿佛没有时间停下喘口气,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直至生命定格在58岁。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他却毫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