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开启全球治理新模式(3)

一带一路:开启全球治理新模式(3)

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价值理念上,“一带一路”方案倡导平等协商,主张摈弃实力定义一切的政治哲学。旧的国际秩序深受以霍布斯为代表的西方近代政治传统影响,往往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基本特征。这种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由少数西方大国按照自身的意愿和利益建立起来的。“一带一路”发扬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致力于探寻21世纪人类共同价值体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示了全球治理的东方智慧。“君子和而不同”,丝路精神主张:国家不分大小,都应当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各国应该尊重各自主权、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各国均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各国应在合作中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目标,确定合作领域,找到利益交汇点。

在道路实践上,“一带一路”方案坚持从封闭排他走向开放包容,强调各国各民族合作共赢。现代生产方式、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已经不可能退回到孤立主义和闭关锁国的时代。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当今世界的区域性和全球性事务往往由少数西方大国主导,现行国际制度安排深刻反映了这些国家的战略意图,以至于某些区域性国际合作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歧视性和排他性。“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互利平等的新理念,树立起“包容性发展”的旗帜。“一带一路”的建设重点在亚欧非大陆,同时面向世界所有国家。中国寻求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携手建设和平共生的国际大家庭。

在价值目标上,“一带一路”方案提倡世界主义,强调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在西方近代政治哲学指导下,国际政治实践往往会导致安全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战争与冲突等问题。世界主义在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上都要求以共同体意识取代各国间的冲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取代国家中心论,要达到的目标不再是获得自身利益的满足,而是要在人类普遍和平与富足状态中追求更高的“善”。“一带一路”方案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终极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一方案着眼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推动建立文明新秩序,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这种全球整体观将使中国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天下人心,彰显人间正道,赢得了广泛认同。在亚欧非广袤大地上,将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的文明交流盛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1世纪的中国将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全球化身份认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带一路”方案必将成为引领全球包容性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事件,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次重大贡献。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