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至此,停滞了11年的高考,随着文革结束和拨乱反正的深入,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高考的恢复扭转了国家发展的十年颓势
“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在1977年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的表态是关键点,是压轴戏,是救命药。十一年的高考停滞导致了大批学子失学,教师失教,教育失地,知识失踪,科技失蹄,国家的教育秩序陷入了混乱,国家的科技发展踟蹰难行,人才培养陷于停顿,严重倒退。高考的重启一方面是对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彻底改革,是对知识的重新重视,是对人才的渴求,是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从更深层次来看,高考的恢复和重启,是挽救知识于水火,是救国图变于危亡,是一代改革家救民族于危亡,开改革之大变,筑发展之大道的起点,是十年动乱后的锄草扶秧,再植新苗,育树造林。从1977年起,国家再度恢复了对知识的重视和教育的发展,一批批正真意义上的大学生走入校园,接受高等教育,填补知识空白,为改革开放的扬帆起航,洪波涌起承担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开创了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科技也在大幅落后的基础上实现了弯道超车、突破连连,科技成果屡居世界前列。今日看来,无论是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国产航母的下水,还是可燃冰的试开采成功,都是以高考的恢复为起点,砥砺前行,不断进步得来的。重知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国策,这一点,几千年未变,今天也一样。
高考的改革推动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1981年的“文6理7”,1994年的“3+2”,到2000起试行“3+X”,40年来,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改革,甚至改革的主体单位,都从“国家教委”更名为“教育部”。高考的指挥棒,一直指引教育改革家们试水前行,摸石头过河,推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向着更加准确的方向前进。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前行,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从一个村一个镇盼出一个大学生的改革元年,高考录取率已经从5%跃升至最高峰2013年的75%。大学生,已经不像四十年之前那样稀奇和稀有,研究生、博士生的不断增多,高等教育普及化,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国民知识储备和知识能力得到了巨大的跃升和提高,我国已经从知识贫国、技术弱国逐步走上了教育大国、科技大国的行列。高考如发动机的点火塞,点燃人才潜力的燃油,为国家发展的发动机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高考的改革,即是不断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进步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清洁高效环保新能源。
改革的深化决定了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不断改革,推陈出新,在服务封建君主制度的基础上日臻完善。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要突破初级阶段的发展瓶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达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人才是后发动力,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人才培育就变得更加重要,而高考改革,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内涵。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先后出台本地区招考改革方案。高考改革已经走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期,高考改革正在朝着“打破坚冰,开通航道”的方向前进。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也被称作高考改革元年,新一期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已经划定,暨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无论高考如何改革,其始终围绕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线,这是改革的初衷、也是我党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永远不变的执政理念。赶考在路上,深化改革伴随行。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605/950302.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市委办公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