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将南极活动保持在尽可能低的程度(2)

秦大河:将南极活动保持在尽可能低的程度(2)

中国实践了南极条约,一直在和平利用南极

1959年12月1日签署的南极条约,是南极考察历史和国际南极事务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南极条约涉及南极复合带以南的所有地区,面积达65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了海洋、海冰、岛屿、陆地和冰盖,以及大气圈和高层大气。南极条约规定,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自由,促进国际合作科学考察。目前,有四十多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

中国的南极考察始于1984年,在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武衡主任领导下,中国开始派遣南极考察队,之后有了“极地号”南极运输船,成立了研究机构,开展南极科考和研究。1985年10月7日,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

1984年中国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成长城站后,又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等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并有极地破冰船“雪龙号”担负运输重任。今年1月8日,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迄今,中国已连续派出了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加上卫星遥感和信息系统的支撑,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了“空天陆海”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时代。

这个过程中国人走了33年,是成功实践南极条约“促进国际合作科学考察”精神的硕果,中国一直在和平利用南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