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价值(2)

韩振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价值(2)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了它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尤其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社会科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一定的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理论,它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解放为自己的根本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通过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成为引领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指导地位的确立是我国近现代史发展尤其是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许多志士仁人先后提出过用这样或那样的“主义”来拯救中国,但所有这些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从此,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便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内在规定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旋律”和“主心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已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征和内在规定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引领和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