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审计“严”走好防腐第一步

招投标审计“严”走好防腐第一步

审计项目11件,报审额1000多万元,审减额90万元,审减率9%……刚刚过去的5月,在云南曲靖,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监察审计局再次为财政资金“节流”。过去的两年,通过招标控制价审计,曲靖经开区工程项目审计190件,报审金额7.18亿元,累计审减金额1.14亿元。(人民网6月13日)

招投标既招标投标的简称。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应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的作用,有组织开展的一种择优成交的方式。其实质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无疑,较低“价格”二字亦是整改招投标的关键之一。通过招标控制价审计,审计工程项目190件,报审金额7.18亿元,累计审减金额1.14亿元,着实值得一赞。也正如建设局干部所言:“招标控制价审计不仅省了钱,还保护了干部。老板都知道找我们没用,现在基本都不会主动接触我们建设局的干部。”笔者以为,招投标审计“严”,只是为财政资金“节流”,走好防腐第一步。

一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分领域,招投标环节成为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的高发频发区可谓备受诟病。什么“豆腐渣工程烂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官员也倒下去了;什么“内定”、“陪标”“串标””“围标”“泄标”等等如是,让“合法地暗箱操作” 扭曲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自肥的“潜规则”。“无利不起早”。这一切无不来源于一个“利”字。报审的金额不仅未能实现降低成本、择优成交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并体现在工程成本中。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但牺牲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更是跌碎了公信力。为此,对招投标资金“严”审计,预防工程建设招标领域贪腐行为的发生,可以一试。

再进一步说,只有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才能实现“择优成交”。其实,报审金额有时过高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招投标领域违法问题中:应该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泄露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或是指定招标代理机构;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权力插手干预正常招标的表现。

权力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巨额资金运转、往来的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尤其需要看紧、管好,否则,一旦失去监督,极容易失范、越轨,而沦为官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工具和手段。以报道中的某条道路照明工程为例,设计4条电缆线,却报审8条,送审1500万元,经过招标控制价审计核减700多万元。项目减下来了,金额降低了,审计也好似到位了,可问题是4条变8条意欲何为?笔者虽不能妄下论断,但有一点需要厘清,监督审计之功不只是事前做足,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更是不能放松。否则,难保不会形成“虎头蛇尾”。

价廉物美是所有消费者所期许的。回到招投标审计“严”原点,初衷和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相信,如果能从审计之初就及时、充分地向社会披露报审资金;招标过程保证相关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完成中标过程形成相对独立的监管执法主体,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保障质量。从而破解“暗箱操作”和监督不到位的难题,既是对党员干部严要求,也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