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泽庆:抗战时期我军精兵政策回顾与启示(2)

潘泽庆:抗战时期我军精兵政策回顾与启示(2)

强敌压境,为什么要走精兵之路?

如何促“精兵”——做好思想教育和完善政策保障

加强教育,打通思想,是顺利实施精兵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澄清广大指战员对于为何要精兵、怎样精兵、怎样正确对待精兵工作中人员的去留和工作岗位的调整等问题的各种模糊认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指示文件,并在《解放日报》上多次发表关于精兵工作的社论,以加强对全军指战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正确看待精兵工作。八路军、新四军为提高广大指战员对精兵政策的认识,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动员大会和整军会议,进行专门教育。同时,还通过成立整军委员会,制定厉行节约、减少开支、加强地方武装建设等相关措施,提高指战员贯彻精兵工作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力推动了精兵工作的开展。

合理安排相关人员、特别是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去留和工作岗位,是精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明确指示:“主力缩编后,干部不应降级使用,而应集中于山地,并送一部来中央,加以长期的训练。”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八路军、新四军对精兵工作中涉及调整的人员作了统筹、妥善的安置:或充实到战斗部队,或送学校培训,或转到其他岗位,或送到其他地区学习、工作,尽可能地保留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些不适宜继续留在部队的人员则交由地方政府妥为安置。第115师在1942年的精简中,将调整的干部14%送学受训、31%加强地方武装、19%加强民兵工作、31%交地方政府安置。新四军在精简过程中把涉及调整的相关人员的2/3充实到战斗连队,其余或调动工作、送学受训,或安排复员参加农业生产。通过上述政策措施,八路军、新四军的精兵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也为人民军队日后的迅速发展壮大保留了“种子”。

精兵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精兵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配套完善的政策保障,特别是离不开对相关人员的妥善安置。对精简的人员合理安排、使用,不仅推动了部队建设的发展,提高了部队的对敌斗争能力,而且增强了人民军队发展的后劲,对渡过难关、巩固根据地、夺取最后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思想教育是精兵至关重要的一环,政策完善配套则是精兵有力的保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