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全球化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新思维

金碚:全球化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新思维

【核心看点】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由于经济复苏缓慢,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国家甚至陷入困境,加之全球治理和安全形势面临极大挑战,所以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包括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调整。这直接涉及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政策抉择,是继续促进全球化还是转向逆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世界舆论焦点。当前,人类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时期,而工业化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实行自由贸易规则;但是,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同,而且,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又各具特点,因此如何变革制度、调整政策以应对挑战,也会有不同的观念、思维和立场。在这样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需要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

产业转型升级的全球化背景是什么

人类发展漫长历史中最伟大的事件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开启的工业化进程,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卷入其洪流之中,从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两方面发力,实现人类历史千万年未曾有过的现象:高速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大量涌流,彻底改变了人类发展轨迹——市场经济兴盛、工业化不断扩张、全球化不可阻挡。

经济全球化新时代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就是中国的崛起。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开始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完全是“旧貌换新颜”。中国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扩展,经济体量大幅增大,建设能力大为增强,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大国作用。同时,世界经济也面临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平庸”态势,一方面,发达国家作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作用减弱,特别是实体经济创新不足,甚至发生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扩张,实行平推式工业化战略,以低成本替代方式大规模获得“低垂果实”,占据产业“开阔地”,导致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市场饱和,以至于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而阻碍了经济增长。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都面临着迫切的产业转型升级课题。发达国家希望重振制造业,实行再工业化;中国也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更广泛深入地加入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强盛。可以说,在全球化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

当然,虽然同为产业转型升级,但各国所处的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各有差异。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后发经济体,大国、小国,沿海国家、大陆腹地国家,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各国经济开放的现状也很不相同,有的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有的国家尚处于正在迈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对于全球化的态度甚至立场和应对策略也必然会有各自不同的选择。

世界产业竞争力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从理论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但工业化与全球化也并非完美无缺,在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总是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人类为此也难免付出各种代价,有些代价还可能相当沉重。因此,“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从来就是全球化的伴生现象。

中国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果是因此而深受全球化之益,经济高速增长,生产能力大幅扩张,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比肩之势。

此时,一些曾经的自由贸易主张国和全球化规则主导国反而开始犹豫了,感觉自己是否走得有些“过头”了。于是全球化新时代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主张,甚至在一些领域实行反全球化政策。当然,这里所说的“一些发达国家”,准确地说是发达国家中的一些人,这些人的主张开始对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产业竞争和国际贸易的局部领域,而是发展到公开扯起反全球化的旗帜,并且还能得到国内许多民众的支持,甚至成为实际政策。

我们仅仅将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视为民粹主义抬头,是不够的。其实,这一现象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即当代世界产业结构及国际竞争力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技术水平,尽管在总体上还处于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的状况,但是综合竞争力已经有了极大提升。特别是,由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导致的发达国家产业生态的高端专业化,反而削弱了其产业丰厚度,即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配套性减弱;而中国尽管在产业的高端技术上还不是太强,但产业的丰厚度大大增强,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配套性非常强大,所以,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很大优势。

另一种情况是,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所导致的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挑战,例如移民以及同其有关联的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等,也使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产生难以承受其社会压力的困惑,因而倾向于“逆全球化”之策,来应对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当然,之所以出此招,也有其为难之处,即如何在世界产业竞争力格局演变的新态势下使本国产业仍能占据有利位置,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新时代进行有效的国家经济和社会治理,以至全球治理。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