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物捐献者更多获得感

给文物捐献者更多获得感

近日,曾向故宫博物院捐赠文物的河南普通农民何刚在一起工程事故中不幸遇难。22日下午,故宫在北京为何刚召开追思会。单霁翔院长指出,何刚不仅是一名饱经沧桑、性格刚强的普通农民工人,更是一位深明大义、既有觉悟又有感情的文物保护者和捐赠者。同时,单霁翔宣布,故宫将再向何刚家里补助十万元。(6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30多年前何刚在老家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窖藏银器,尽管意识到这可能是价值不菲的文物,而且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捉襟见肘,可他却不为人物贩子拎来的一麻袋钱以及“你要多少我给多少”的诱惑所动,毅然将19件元代银器悉数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弥补了故宫博物院元代遗存银器藏品空白。在某些人眼里这样做似乎很“傻”,却“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傻”出了一个普通农民难能可贵的思想境界。

何刚向国家捐献珍贵文物的大义之举,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尊敬,而且得到来自故宫的倾情回报。在何刚遭遇妻子罹患尿毒症离世、父亲腿伤卧床等家庭变故的困难时刻,故宫先后多次伸出援手帮助其度过难关,如今当他自己不幸遇难之后,故宫专门为他举办追思会,并且给予其家庭一定的经济补助,这无疑既是故宫对一位文物保护者的褒奖和回馈,也彰显出故宫善待文保有功人士、增进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情怀和智慧。

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承载,文物保护事业需要各级政府、文物部门以及专业人员承担起使命责任,更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只有每一位普通民众都能倾心地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能最安全和最有尊严。故宫善待、礼遇农民“捐宝人”,既是一种回馈和反哺,更向社会传递出文物保护者受尊重、得回报的鲜明价值导向,有利于增进国民文保意识和保护自觉,激励大家做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保护文物不仅是公民责任和义务,国家文物保护等相关法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有相关奖励文物捐赠人的条款。故宫善待、回馈“捐宝人”的做法,无疑既给业界做出了良好示范,也给了文物保护工作有益的启示。创新方式方法,比如,分别情况给予物质奖励、提供免费游园、参加文物展览、力所能及地帮助排忧解难,等等,提升捐献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单位和个人的获得感,或更有利于激发公众文保热情,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崇尚。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623/95281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