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历史是在呼唤抗战精神 

复原历史是在呼唤抗战精神 

摘要:今日之中国,“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复兴过程中每个个体自我实现之梦。风云际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下求索中要有一种精神充盈于胸,这是我们共同的誓言——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前后相续的历史发展,不可割裂不可中断;历史昭示未来,穿过遮眼云烟读懂过去,才能领会纷繁复杂的未来。

10日,教育部发出了备受关注的2017年“一号函件”,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从2017年春季教材开始全面落实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均改为“十四年抗战”。

八年和十四年,中间六年的时间差,是对抗日战争不同角度的解读。其实,二三十年前,就已经有学者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不妨说,这是对反抗侵略、抵御外侮之精神更为清醒全面的认识。及至近两三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也作出了十四年抗战的相关表述,其间不仅是时间增长,更是内涵的丰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九一八”事变虽发生在东北局部,却是日军侵华的开端,《松花江上》喊出了东北沦陷的悲愤情怀,激发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毁家纾难、同仇敌忾、奋勇抗争的恢宏历史篇章。

今天,我们“复原”了完整的“抗战史”,是给予抵御外来侵略中浴血奋战的人们应有的尊重,是给予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更好的慰藉,是更公允地评价他们的历史付出,是对“抗战精神”科学而完整的严谨表述。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在憧憬“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刻,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以怨报怨——历史余温犹在,金戈铁马未远,中国人民崇尚以德报怨,把前事视为“后事之师”,穿过历史三峡,把握历史规律,进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今日之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实现目标的过程,仍旧是雄关漫道真如铁,需要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和魄力。

今日之中国,改革发展面临着一场同样伟大也同样艰难的挑战,涉激流险滩,啃硬骨头,深化供给侧改革……有多少硬仗要打,有多少人在呼唤宝贵的“抗战精神”和“亮剑精神”!敢于直面、敢于碰硬、敢于跨越,在实力与能力的考验中,汗水比泪水更能赢得尊重。

今日之中国,“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复兴过程中每个个体自我实现之梦。风云际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下求索中要有一种精神充盈于胸,这是我们共同的誓言——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