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80年,“历史问题”远没有成为历史 (2)

卢沟桥事变80年,“历史问题”远没有成为历史 (2)

摘要:硝烟散尽,昔日的战场如今游人如织。但卢沟桥上的石狮依然刻满岁月的记忆,宛平城的城墙还留有累累弹痕。80年前,这里的惊天炮声,惊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也掀开了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澎湃篇章。今天,我们漫步卢沟桥,听到的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更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

                                                      (二)

“打,也许是死;不打,就是亡国奴!”卢沟桥的枪炮声吹响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

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兄去弟又离,子亡父不归”。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在重庆,70名青壮僧人组成“僧伽救护队”,整日奔走于断壁残垣间救助遇难同胞;在散居海外的侨胞中,回国参战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人;台港澳同胞也在积极抗争,从台湾到大陆参加抗战的勇士高达5万之众……

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一曲《抗敌歌》,抒发了多少悲愤之情。“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英雄们的鲜血和生命最终化作了胜利的彩虹。习主席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就是鲜明的注脚。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