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春: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2)

李光春: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2)

教给谁?关键在抓对象,法治教育要实现全面覆盖,尤其要与法治实践需求紧密配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因此,法治人才培养一定要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法治实践部门紧密配合,建立教学与实践合作机制。法治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象牙塔下,而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密切联系群众,深切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会运用法学原理和思维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复杂问题。高等法学院校应当利用自身的学科齐全、人才密集优势,打造特色型法治智库,促进传统的法学学术研究向法治智库应用性成果的转化,以此为平台,打造培养实务型法治人才的基地,为法治实践部门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法治人才。

怎么教?关键在抓方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整合教学资源,研究授课方法,办出专业特色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是我国几千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承担起为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精神贯彻到教学育人中去,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高水平的法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教授他们学会做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培养全面依法治国所需要的栋梁。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各级领导干部则应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法治工作者不仅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更是道德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法律的正义和法律意识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司法人员的司法水平,体现司法形象,影响司法公正。所以,法治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强化德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