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意识与人民主体意识相结合
把党的意识和人民主体意识贯穿于整个党的建设全过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党的意识是共产党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建设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党员党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党的意识,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增强“角色意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这里提到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最高位置”“从大局看问题”“角色意识”等,既是衡量党的意识强弱的重要参考,又是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党的意识与人民主体意识同样是统一的,这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这种统一性在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他指出,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工作,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他还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由此可见,无论是党的意识还是人民主体意识,说到底都是立场问题,其价值归根结底是要把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
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相结合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法论,也是其党建思想的突出特征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讲话,直面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责任担当精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抓作风为突破口,颁布中央八项规定;针对党内破坏规矩的种种现象,提出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推动依规治党和制度治党;针对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问题,提出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制定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稻草人”和“破窗效应”现象,提出要编织严密的党内法规体系,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还具有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敢于斗争的责任担当意识。他常常告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责任担当意识,一是靠教育引导,二是靠制度约束,主要的还是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进行签字背书,做到守土有责。党委书记要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两个责任”思想,现已转化成为党内的一项基本制度,并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