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中东外交的正位与大道

明确中东外交的正位与大道

中东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但近代以来饱受战乱与冲突摧残。各方关注中东向何处去,世界屡屡提起“中东之问”,迫切需要答案。

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会谈中,提出了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即坚定推进以“两国方案”为基础的政治解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进一步协调国际社会的努力,壮大促和合力;综合施策,以发展促进和平。这四点主张切中了当前巴勒斯坦问题的要害,既是中国促进中东和平事业的最新外交实践,也进一步阐释了新时期中国中东外交的深刻内涵。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的根源性问题。现代巴勒斯坦问题发轫于100年前发表的《贝尔福宣言》。百年来,巴勒斯坦问题在风云变幻中悬而未决,裹挟着民族、宗教、地缘利害,把地区拖入冲突不休的境地,成为阿拉伯民族永远的痛,也给人类良知留下深深的疤痕。

动荡与冲突的背后,是土地争夺、资源攫取、军事扩张、霸权独占。中东百年历史的跌宕起伏证明,在利益驱使下给和平找出路,路只会越走越窄,往往是用一种矛盾叠压另一种矛盾,用一种冲突掩盖另一种冲突。结局只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越治越乱。

中东出路何在?中国从一开始就站在公道与正义的制高点上,体现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担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合法权益的正义斗争。改革开放后,面对强权政治,中国坚持从道义出发,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其自己选择,一个国家的命运只能由其人民自行决定。

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的中东外交在传承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内涵: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中东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整体;新安全观主张摒弃零和思维,破解了和平与安全孰先孰后的难题;“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促和平理念,为和平如何从无到有、如何行稳致远指明了路径。公道和正义成为了中国中东外交最鲜明的理念引领,更具张力也更有活力。

公道和正义源自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淀,不掺杂私利,以中东百姓福祉为己任,顺应世界人民的朴素追求。公道和正义源自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清晰定位。中国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重情义、讲信义、扬正义,自然也就树起了感召力。

“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中国主张超越零和利益纷争,根据是非曲直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把自己的和平发展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和平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世界的和平发展,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传统大国的新路子。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是中国中东外交的精髓,赢得了地区国家的信任,也收获了地区百姓的民心。阿巴斯总统以“真金永不褪色”评价巴中友谊,并在访华首日封上写下“中国强,则巴勒斯坦强”。他在授予习近平主席“巴勒斯坦国最高勋章”时,高度评价习主席展现出英明果敢的领导力,领导中国在国内外舞台上取得巨大成就,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愿望,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

中国声音会越来越为世界倾听,中国作用会越来越为中东期待。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