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

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

“过去5年,我们已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7月31日上午,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表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从现在起进入第二阶段,就是攻坚克难,复苏传统村落。(8月1日人民网)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活化石”。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一些传统村落还没有等到人们去研读它、传承它,就慢慢地消失了。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国内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这意味着每天要消失200多个自然村,其带来的文化价值损失有多大?无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源于此,对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主持召开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新闻发布会,以及这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便值得肯定与点赞。据悉,我国已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显然,这样的摸底建档,正是保护的起点。而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透露,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攻坚克难,复苏传统村落。这样的程序没有问题,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应更加谨慎。

以首批公布的保护名录中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驿村为例,其就受到了“保护开发不当”的威胁。在2014年前后,当地外人入村要买门票,村里的主街道两侧开设了多家古玩店、玉器店,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都上了锁,专供收费参观,极大破坏了村落的原有风貌与村民的生活状态。必须承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来说,适当的开发是有必要的,也是为了给这些村落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道。但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若是开发过度,则不是一种保护,而是二次破坏,这必须引起重视。

而这,其实也道出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高。甚至可以说,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但是,传统村落是一代又一代先民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而且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就没了。这就是说,不管面临多少困难,存在多少问题,保护传统村落的力度,都不能有任何的减弱。

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必须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资金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至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唯此,传统村落保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