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村落“形神兼备”实现“活态传承”

让传统村落“形神兼备”实现“活态传承”

XxjpsgC007283_20240319_PEPFN0A001

这是3月18日拍摄的贵州省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新华社照片,榕江(贵州),2024年3月19日

如何保护传统特色村落,一直引人关注。不久前,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将于近期聚焦20个乡村风貌单元试点,至2027年底,营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风貌保护传承样本。这一举措引发了对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新思考。 

众所周知,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也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把传统村落保护好发展好,极具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但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是什么”这一话题,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保护的是老房子,有的人认为保护的是老房子建造技艺,还有的人认为保护的是老房子的人文价值。然而,我们首先要弄懂什么是“传统村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关于做好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里就能找到答案,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保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传统村落蕴藏着中国数千年发展的生存智慧和文化。

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挑战。比如,随着村民人数减少,有的村落逐渐萎缩;有些传统建设工艺传承乏力,导致传统村落维护困难;更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不少乡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保护好传统村落,而是对老旧住宅进行拆除。基于此,上海市推出专项规划,对特色传统村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可谓为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种可借鉴性模式。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印发文件提出,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鉴于此,要让传统村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乡风乡韵乡愁的寓所,既要留得住“形”,还要守得住“神”。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尊重传统村落的主体性。要尊重不同传统村落的演变历史,保护其原始的特色“形”。传统村落本就是村民开展生产活动、组织日常生活的空间场所,对此,要保护村落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人文环境等,使其不失“烟火气”,并在此基础上从具体的形状、表现的形态、传承的形式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创新形式守住传统村落文化的“神”。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建筑硬件维护建设,还要注重文化软件建设。比如,上海市这一次组织开展的特色村落风貌保护,首次提出“沪派江南”概念,这就意味着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已不再囿于建筑个体的层面,而是将视野延伸到更为辽阔的文化内涵传承层面。 

当然,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发展不是单方工程,离不开多方参与治理、共同缔造。推进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社区与农户以及社会方面等“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多方参与村落保护管理,实现传统村落保护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自我治理。 

总之,传统村落保护的初心使命就是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有力举措运用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使其在“形神兼备”中蓬勃发展。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