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更多传统村落实现“活态传承”

乐见更多传统村落实现“活态传承”

近日,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决定将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等133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我国已有81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优秀基因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乡村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村落所蕴藏的传统文化曾一度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甚至有地方借搞旅游开发出现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以及过多外迁村民等错误做法。

保护历史文化价值就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未来。而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既是村民生活的家园,也是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让人高兴地看到:继2012年我国建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度后,于2020年开始又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实施挂牌保护。同时,近年来,各地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以保护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在传统村落的修缮保护、活化利用、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通过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让村民“留下来”;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民俗文化及手艺传承人,激发传统文化的生机,让文化“活起来”;通过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让传统村落“富起来”。即有力促进了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用促保”实现“活态传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面对有些已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还保留着成片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现实却是“大部分院落已经大门紧锁、无人居住。村民不断外迁,村舍渐渐荒芜,这使得一些已经被认定的传统村落可能面临‘得而复失’的困境”。为更好发掘传统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为实现和美乡村建设增添动力,各地更应以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为契机,因地制宜连点串线成片确定保护利用实施区域,进一步活化、利用好传统建筑,结合村民实际需求提出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工作措施和技术路线等,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布局,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样,既可以避免传统村落空心化,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还可以守护其文化、延续其活力,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